渤海 住在“黄河尾”,文旅敢争先


渤海 住在“黄河尾”,文旅敢争先
文章插图
游客在黄河入海口留影
跋涉近5500公里后,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静静地汇入渤海。黄色的河水与深蓝的海水相交处,被技艺精湛的无人机“摄手”拍下,成就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黄蓝图。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版图面积23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3万,黄河流经垦利126公里后奔腾入海,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黄河百里景观带。黄河入海口、油田诞生地、红色大后方、魅力新城区是垦利的名片,黄河文化、石油文化、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色。近年来,垦利区用好用足黄河资源,做好陆海统筹文章,努力蹚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旅游,避免“单打独斗”
青岛市民徐薇薇端午节出游的目的地便是垦利区。“黄河入海口,孩子还没去过,听说这几年生态非常好,文化资源丰富。”徐薇薇说,垦利就像文化旅游发展的“蓝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这些年,垦利区积极探索“+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子,以旅游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旅游”专项产品。当地深入挖掘全区文化资源,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以黄河为主线,推出以郝家传统文化、董集南展文化、胜坨顶点和遗址文化、垦利街道非遗文化、兴隆生态文化、永安红色文化、黄河口镇移民文化、渔业区海洋文化、垦东石油文化为支撑的文旅融合产品。垦利通过品牌建设带动和载体平台推动,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同时,垦利区发挥黄河沿岸农垦资源优势,实施黄河口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瓜甜果上、胜利在望、稻田画创意景观等项目,发展农事体验、劳动教育,促进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以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为核心,重点实施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改陈布展和文物修复等项目,串联黄河口革命烈士纪念馆、区博物馆等多元红色文化体验点,形成面向研学和党性教育客群的红色旅游体验线路。
依托黄河口草编、佛头黑陶、虎头鞋、息壤陶艺、旗袍制作技艺等产品,垦利区还开发系列乡村旅游商品,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引导鼓励第三方企业建立电商服务平台,推动乡村旅游商品网上营销,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重大旅游品牌活动集群。
2020年,垦利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67.4万人次,同比恢复68.9%,实现旅游总收入20.31亿元,同比恢复70.4%。2021年,一季度全区旅游接待人数25.34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80.1%;旅游收入11403万元,恢复至疫前的79.4%。
讲好故事,科学统筹资源
近些年,垦利区文旅系统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以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当地按照“核心带动、项目驱动、节事拉动、研学撬动”思路,实施一批精品文旅项目,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片区,创建一批省级旅游品牌,举办一批特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度假城市,持续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
垦利区充分整合黄河沿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多姿多彩的生态湿地资源,策划、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天宁湖国家湿地公园、华澳大地田园综合体、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红滩湿地旅游度假区、稻田画景观创意基地、黄河口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胜利村村庄景区化项目等文化旅游项目。加强项目储备,结合垦利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将红光美丽渔村等8个项目列入“黄河入海”文化旅游储备项目库,将沿黄风景廊道旅游项目、黄河入海口产城融合示范园项目、黄河风情小镇等15个项目列入2021年至2023年待建文旅项目库,做好项目梯队储备。
垦利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清河区(后渤海军区)党政机关所在地,兵工厂、被服厂、纺织厂、战邮管理局、《群众报》、子弟学校、抗日剧团所在地,是革命前辈杨国夫、许世友、景晓村、马耀南战斗过的地方,是小说《海啸》的主要发生地,是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垦利围绕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了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黄河口革命烈士陵园、垦区抗日纪念碑、盖希云精神教育基地、区博物馆等革命纪念场馆、纪念地,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补齐短板,注重一体发展
垦利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垦利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使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面临诸多困境。一是稀缺性、高等级旅游资源较少,优势不明显,需要与沿黄城市协作发展;二是文化支撑较弱,城市品牌形象不鲜明,受众认知度不高,亟须精准定位与强力推广;三是旅游服务体系有量缺质,还需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四是投融资渠道较窄,民间资本对旅游投入积极性不高,还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撬动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