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慈禧:因为她是个女人?

慈禧|慈禧:因为她是个女人?
文章图片

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清咸丰帝奕詝之妃 。那拉氏,祖居叶赫(今辽宁四平),故称叶赫那拉 。满洲镶蓝旗人 。咸丰十二年(1852),被选入宫,封兰贵人 。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 。次年,封懿贵妃,得咸丰宠幸,干预政事 。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北逃热河(今河北承德) 。次年8月,咸丰死,遗命载淳继位,并嘱载垣、肃顺等八大臣辅政 。同年11月,那拉氏与恭亲王发动"北京政变"(又称祺祥政变或辛酉政变),改元"同治",那拉氏"垂帘听政" 。1875年,载淳病死,命立宗室载湉(4岁)继位,年号"光绪",复"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那拉氏"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用人行政,仍出其手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 。是年,适逢那拉氏六十寿辰,挪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 。甲午败后,签订《马关条约》 。光绪帝愤于战败割台,并于1898年6月"明定国是",实行变法 。9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复出训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拉氏挟光绪出逃西安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02年回到北京 。为消弭革命,推行"新政" 。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11月14日,光绪死,命立载沣子溥仪(3岁)为帝,年号"宣统" 。次日,慈禧病死 。
其一男与女
慈禧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个女人,一个末代皇朝神秘的女人 。在一个以男权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忧外患,还要面对"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 。
跟男人比或者跟女人比,都需要看可比度 。男人中能够比的,就是历朝的末代皇帝了 。而女人中可比的,则只有武则天 。末代皇帝从秦朝胡亥或者子婴以降,至明末崇祯皇帝,多逢衰世和乱世,既便意图崛起,也是无力回天 。而慈禧以坚强的决心和成熟的手腕,在晚清列强环伺、千年积患的空前危机中,不仅创造了"同光中兴"的局面,而且启动了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其业绩又有哪个衰世的男人能比的呢?
即以女人相比,武则天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惟一可以与之比肩的了 。但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远远高于对慈禧的评价,称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
但是,慈禧并没有那样搞酷吏政治,奖励告密 。如果说武则天功大于过,那么,历史上其他"女人干政"的例证,也断难以和慈禧相提并论 。汉初的吕后、西晋贾皇后、北魏孝文帝的幽皇后、北魏宣武灵皇后、唐中宗之韦后,要么残暴,要么荒淫,干政乱政,扰乱国家,她们的所做所为反而反衬出慈禧的执政能力 。
晚清中国处于衰乱之世 。其治国难度远远大于武则天的时代 。晚清中国的失败,是历史积累的结果,并非是政策性的、对策性的结果 。多年来,论者习惯从结果论英雄,并假设一种可能存在的"合理"的对策以解决当时的内忧外患问题 。须知,慈禧本人在那个男权当道的社会,其实对国家大事并没有完全的决定权,重大对策都是在讨论和各种牵制中决定 。
美国学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龙夫人》一书中认为:"慈禧太后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女人,有很多显而易见的怪癖,在一个女人被当作痰盂一样对待的帝国里,她只是极力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而已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之后,她成了各派政治势力用以支撑门面的摆设 。论者认为,在这样一个严酷、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在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紫禁城里,作为一个女人,为了避免成为他人刀俎之下的鱼肉,慈禧一生都在做着艰苦卓绝的努力 。在西格雷夫看来,慈禧从来就没有实际上控制过这个老大帝国,她只是那些握有实权的男人们的摆设:先是恭亲王,后来又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 。此论虽有些过头,但也说明了慈禧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专横跋扈,她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各种男人力量圈子中的"平衡者" 。
百年以来,其实众多的评论都是建立在性别歧视和男权意识的基础之上的 。有论者认为,如果不是道光误立奕(即咸丰皇帝),"清代历史上不会出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不致以一个浅薄无识的妇人而一手握定中国的命运达四十余年" 。又说"慈禧虽有才具而实无见识,所以晚清中国的命运,才会在她手中变得衰败没落,终至有亡国灭种之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