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松柏目—柏科(二)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松柏目—柏科(二)



松柏目—柏科(二)5.种群分类前人曾根据种鳞的排列、形状、质地和成熟后彼此分离或结合等性状 , 将柏科分为3~5个亚科(或族) , 或分为两个亚科 , 然后再分6个或4个族 。 不同之处还表现在对某些属的归宿上 , 这可能与各自掌握的资料和研究的深度有关 , 如对中国特产的福建柏属就有两种意见 , 即一些学者将它放在侧柏亚科(或族)(Thujoideae) ,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福建柏属与扁柏属和柏木属关系密切 , 应置于柏木亚科(或族)(Cupressoideae) 。 柏科植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资料与李惠林按南北两半球把柏科植物分成澳洲柏亚科(Callitroideae)和柏木亚科的意见是一致的 。 柏科植物的原胚发育 , 在游离核阶段有两种显然不同的情况 , 表现了南北半球柏科植物较大的不同 , 即南半球澳洲柏亚科的植物 , 如智利柏属、澳大利亚柏松属、柏松属和南非柏属等 , 其原胚发育基本是受精卵经过2次连续的有丝分裂 , 产生4个游离核的原胚 , 然后形成初生胚细胞;北半球柏木亚科的植物 , 如崖柏属、罗汉柏属、侧柏属、翠柏属、柏木属、扁柏属、福建柏属、圆柏属和刺柏属等 , 它们的原胚游离核要经过3次连续的有丝分裂 , 于8核阶段才形成初生胚细胞 。
多胚现象是柏科植物的共同特点 , 根据多胚类型看来 , 北半球三类(族或亚科)柏科的演化方向是侧柏类→柏木类→圆柏类 , 这与郑万钧、傅立国在中国植物志上的观点一致;南半球柏松属、澳大利亚柏松属和南非柏属的颈卵器无被膜所包围或被膜不明显 , 其裂生方式更为特化 , 可能是柏科中最进化的类群 。
按照系统发生原则 , 杉科的杉木属(CunninghamiaR. Br.)、台湾杉属(Taiwania Hayata)、柳杉属Cryptomeria D. Don)、水松属(Glyptostrobus Endl.)、落羽杉属(又名落羽松属 , Taxodium Rich.)、巨杉属(Sequoiadendron Buchholz)、北美红杉属(Sequoia Endl.)、水杉属(MetasequoiaMiki ex Hu et Cheng)、密叶杉属(Athrotaxis)应并入柏科 。
最新的分类法将以前单独分为“杉科”的植物划入柏科 , 只是其中的金松属被单独分为金松科 。
柏科被划分为7个亚科:
杉亚科(Cunninghamioideae):杉属;
【【地球生物全系列——植物篇】松柏目—柏科(二)】密叶杉亚科(Athrotaxidoideae):密叶杉属;
台湾杉亚科(Taiwanioideae):台湾杉属;
红杉亚科(Sequoioideae):红杉属 , 巨杉属 , 水杉属;
落羽杉亚科(Taxodioideae):落羽杉属 , 水松属 , 柳杉属;
柏松亚科(Callitroideae):柏松属 , 澳洲柏松属 , 新喀里多尼亚柏松属 , 非洲柏松属 , 塔斯马尼亚柏松属 , 智利肖柏属 , 智利雪松属 , 肖楠属 , 智利柏属 , 巴布亚柏松属;
柏亚科(Cupressoideae):崖柏属 , 罗汉柏属 , 扁柏属 , 福建柏属 , 翠柏属 , 四鳞柏属 , 小侧柏属 , 侧柏属 , 澳洲柏属 , 柏木属 , 刺柏属 。
6.杉木杉木(学名:Cunninghamialanceolata)又称福州杉、刺杉 , 为柏科杉木属植物 。 原产于中国及越南 , 并有一变种峦大杉 , 分布在台湾 , 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舟山 。
(1)植物学史1803年 , Lambert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杉木 , 他认为杉木是松树属的植物 , 所以他就给杉木命名为Pinus lanceolataLamb. 。
1826年 , Rich.在研究标本时发现 , R , Br.曾发现一个新植物 , 是杉木 , 但未发表出来 。 所以 , Rich.在没有看到Lamb.的杉木学名时 , 就代替R.Br.把杉木作为另一个属(即杉木属)的植物发表了 , 命名为Cunninghamia sinensis R.Br. ex Rich. 。
1827年 , Hooker发现了问题 , 同一种植物有了两个学名 。 他认真研究了杉木的标本 , 发现与松属的特征不符合 , 应该是杉木属 。 但是 , 考虑到Lamb.发现并命名杉木在前 , 而Rich.在后 , 根据命名优先律法则 , Hooke重新组合了杉木的学名 , 保留了种加词lanceolata , 并把Lamb.的名字用括号括起来 , 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 所以 , 杉木的学名是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
(2)形态特征乔木 , 高达30米 , 胸径可达2.5-3米;幼树树冠尖塔形 , 大树树冠圆锥形 , 树皮灰褐色 , 裂成长条片脱落 , 内皮淡红色;大枝平展 , 小枝近对生或轮生 , 常成二列状 , 幼枝绿色 , 光滑无毛;冬芽近圆形 , 有小型叶状的芽鳞 , 花芽圆球形、较大 。 叶在主枝上辐射伸展 , 侧枝之叶基部扭转成二列状 , 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 , 通常微弯、呈镰状 , 革质、竖硬 , 长2-6厘米 , 宽3-5毫米 , 边缘有细缺齿 , 先端渐尖 , 稀微钝 , 上面深绿色 , 有光泽 , 除先端及基部外两侧有窄气孔带 , 微具白粉或白粉不明显 , 下面淡绿色 , 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粉气孔带;老树之叶通常较窄短、较厚 , 上面无气孔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