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参苓白术散证
【渊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病机】脾胃气虚,内生湿邪 。
【汤证脉症】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烂 。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呕吐或四肢浮肿 。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
【汤证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
2.具备主症二项,副症一项以上,合典型舌脉 。3.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的特点 。
【汤证辨疑】
1.补中益气汤证:见于《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为脾胃虚弱、中阳下陷而设,其汤证与参苓白术散证均可见到食少纳呆、大便溏烂、肢体倦怠、神疲少力、面色萎黄等症 。然面补中益气汤证以中阳下陷为脾胃虚弱的特点,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表现突出;参苓白术散证则以脾虚内湿吐泻、四肢浮肿为特点 。临床不难区别 。
2.香砂六君子汤证:见于《医方集解》 。香砂六君子汤为脾胃气虚、寒湿内滞而设,其汤证与参苓白术散证均见纳呆、脘腹满闷、呕吐泄泻等症 。香砂六君子汤证之内寒气滞诸症重于参苓白术散证,腹满胀痛是二方证的重要区别 。
3.真人养脏汤证: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汤证与参苓白术散证同样可见泄泻、腹痛隐隐、倦怠乏力等症 。真人养脏汤证病机为脾肾虚寒,气血耗散,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脉沉迟为特征;参苓白术散证则以大便溏软为主 。二者区别显而易见 。
4.痛泻要方证:本方证为《景岳全书》所录 。以泄泻为其主症,然其成因为土虚木乘,临床以肠鸣腹痛、痛必腹泻、泻后舒畅为特点 。肝郁之脉弦及因情志不遂而泄泻发作加重等,是本方证要点所在 。
5.理中汤证:见于《伤寒论》 。理中汤是仲景为治中焦虚寒而设,其汤证临床所见之泄泻呕吐、食少倦怠等与参苓白术散证有相似之处 。但本汤证寒象明显,腹痛喜揉喜按喜暖,与参苓白术散证之脾虚腹满有显著差别 。
【临床应用】
1.本方为脾胃虚弱而设,临床对小儿营养不良、小儿腹泻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2.对于妇女脾虚湿重,带下色白清稀,或两足浮肿,或经行泄泻者亦可以本方加车前子、黄芪、苍术以健脾益气,利湿止带 。
3.本方以治脾胃气虚为主,又能益肺气之不足,故对于脾肺气虚之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症见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咳嗽痰多者,亦有较好效果 。
4.对于放疗、化疗中出现明显的口淡乏味、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脘腹痞满、厌油、食纳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毒副反应的病例,用参苓白术散可以明显减轻以上反应,使化疗、放疗疗程顺利完成 。
5.有报道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脾胃气虚者取得满意疗效 。
【汤方组成】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炒甘草、山药各二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莲子肉(去皮)、薏苡仁、缩砂仁、炒桔梗各一斤 。
【参苓白术散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