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训已有四千年历史 孔子曾经当过教官

又值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军训成了每个大学新生的必经之路 。其实军训对于每个走过学生时代的人都不陌生,无论是80、90后,还是60、70后,军训都是学生生涯抹不去的青春记忆 。那时,我们最讨厌的人是教官,最讨厌的事是站军姿 。
其实并非只有我们在青葱岁月“遭受”军训磨砺,中国军训古已有之,且绵延传承四千余年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古代学校是怎么个军训法!
先秦:军训成学校“香饽饽” 孔子也是一名军训教官
中国军训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 。根据记载,在商代,由于诸侯间战争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 。从西周开始,官学分“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 。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为标准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为古代的军训,教师一般直接由军官担任 。
到了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各国更加重视军事人才教育和训练,军训成为官办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就连孔子的“民办学校”私学也很重视军训 。孔子作为中国国民教育的开创者,他在教育过程中,将射御之术看得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孔子家语·观乡射》就记载有孔子教射的内容 。孔子说,“射御足力则贤”,把军事技能优劣,视为一个人贤能与否的标志,认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曾在矍相的园圃亲自教弟子学习射箭的事,他在教弟子习射的同时,还不失时机地对民众进行礼的教育 。可见,孔式教育理念是讲究文武兼修的 。
秦汉:军训渐“失宠”百姓几家共用一把菜刀
秦汉时,统治者对学生军训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学校军训则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儒家学术被奉为正统,“六艺”也变身为儒学六经,军事教育内容消失,军训的职能弱化为一种礼仪程式 。其实,秦在建立统一政权之前,仍对军训十分重视 。但在一统天下之后,除加强边防,用兵的机会变得极少 。为防范平民造反,便下令拆除各诸侯国的城郭,收缴天下兵器,连老百姓家的菜刀也是几家合用 。
虽然秦汉时期学校军训逐渐萧条,却并未废止,因为在地方学校教育中仍有军训的内容 。东汉王莽执政时,每年春秋之际,经学家刘昆都会带领五百多名弟子习武,以致王莽怀疑其图谋不轨,把他及家属都关了起来,也就是说,当时连民办学校都不能从容搞军训了 。不过可见,私学以传授经书为主,但也包括射御等军事训练的内容 。
隋唐宋:学生忙于“备战”科举无暇顾及军训
隋朝时更是开始“偃武修文”大力削减武力装备,国家教育重点由学武转为修文,科举也逐渐开始成为主流 。唐朝在开国之初便确立了战时重武、平时重文的国策,但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元年(627年)曾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 。”唐朝的取士之法仍偏科举,学校沦为科举附属品,军训废止 。此外,理学开始萌芽,逐渐形成重读书轻实践,重静坐轻活动的教育理念 。武则天时,文武科举分开,文举不考武艺,为谋取功名,学生们无暇学习军事课程,军训渐被弃之不顾 。
到了宋朝,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被推向高潮,武将地位被书生士子全面赶超 。宋太祖认为,武将握兵权而强,君主失军权而弱,为保赵氏江山稳固长久,必须铲除藩镇割据势力,坚持崇文抑武的国策 。而且宋代程朱理学主张“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憎恶尚武之风,把习武与赌博等同,视之为无益之事,禁止学生参加 。学校以科考为主,一切以中举为导向,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训自然废止,尚武之风偃旗息鼓 。明清之际的教育家颜元曾对此深恶痛绝地说:“朱子重文轻武,……,其遗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长此不返,四海溃弱,何有已时乎?”
明、清两朝开国皇帝都以武得天下,自然重视学校的军事教育,朱元璋力图在学校恢复孔子的“六艺” 。他在洪武三年(1370年)批示,要求国子学和县学学生都要习射,命国子监辟射圃赐诸生弓矢,并在科举考试中加试“射”、“骑”科目,有了考试的引导和政府对器械的投入,促进了学校军训的发展 。
清承明制,开国之初举办教育是文武并重 。从官学、国学到地方学,学校的课程多数是文武兼备,都开设骑射课 。文科考试先试骑射,八旗子弟武功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文科考试,风气所及,学校军训热情大为高涨,民间也竞相效仿 。一些学校除了开设骑射课,还开设武术、举重等必修课,致力于培养文武全才 。但是,武功根本敌不过科举八股,军训成了形式主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