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改变自身的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不是疾病,但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轻则使我们活得小心翼翼、自我压抑、疲于为他人忙碌,重则使我们丧失自我、感到抑郁和愤怒、严重影响生活和身心健康。这样的人生是任何人都不想要的,幸运的是,我们有自我调节能力。如果想要改变讨好倾向,我们就需要了解这一人格结构中有哪些特质在促使人们无法活出自我。
在本次测评中,我们拆解了讨好型人格特质,提炼出了五个对讨好倾向最有预测力的维度,分别包括自尊、边界、自我认同、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恐惧以及向外寻求认可的程度。
对你的人格特质进行全面扫描,帮助你了解哪些特质在影响你的「讨好」行为,并为你准备了专属于你的建议指南,帮助你建立更健康的互动模式。
1、你将获得了解你人际交往中的常用模式;觉知形成讨好模式的多个因素;发展健康人际关系的成长指南;2、适合谁测不懂得拒绝,感到疲惫不堪的人感觉自己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人想拥有更健康的人际关系的人想充分了解自己内在特质的人点击下方卡片,获得改变讨好型人格的建议吧。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请你耐心看完这篇,我会给你提供可操作的实用方法,并且从你的根本思维上进行纠偏。

朋友向你提了她的需求,你就是无法说出“不”,即使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困扰。
你不敢拒绝,你担心拒绝之后,别人会不高兴。即使这是一个不合理的需求,侵犯了你的某些原则和边界。
嗯,你就是做不到。你觉得:只要别人向我寻求帮助,可以的话,我就应该满足,不然,我会失去别人的喜欢。

/01/
与之相伴随的,是你很难开口表达自己的需求,你怕给别人添麻烦。即使这是你合理的需求,是你的权利,无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对陌生人。
「我不可以让别人难做」。遇到无法平衡的时刻,你首先想到的,是主动牺牲自己。
一方面是对他人需求的无底线满足;一方面是对自己需求的无止境让步。

你害怕冲突,遇到事情,第一反应是息事宁人。
你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可以伤害他人,于是转头把所有的刺,都朝向自己。

/02/
好奇怪。人不应该是趋利避害的社会性动物么?
为什么你会认为,别人的感受比你的感受更重要?为什么,在优先级排序上,自己的需求,会被你放在最后?

以「善良」作为对自己的要求,把「为他人着想」融入自己的性格,归根结底,你还是为了自己。
因为,对你来说,牺牲自己的需求,虽然会带来很多压抑和苦痛,但是,远远比不上「拒绝别人」带来的恐惧:我会被不喜欢,会被讨厌,会不再被爱,会被抛弃。
——只有我满足别人的期待,我才会得到爱。

/03/
这句话会让你想起什么经历?想起哪些场景,或者情感么?
归根结底,你的一切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是为了安抚那个孩子,那个在童年时期,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的孩子。
JohnBowlby及D.W.Winnicott等人的研究表明,我们年幼时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被视为可爱的、宝贵的和值得付出的,那么我们长大后也(通常)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宝贵的和值得付出的。(转引自《可爱的诅咒》)
如果相反呢?
——只有你表现好,只有你听话,只有你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我才会爱你。甚至,即使这样,我也不那么爱你。
这会成为我们的思维定式,让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以“付出”和“不要求”的思路,去维系感情。
怎么改呢?摧毁一个坚固的思维体系,重建一个新的。

/04/
其实,以「不拒绝别人」、「不表达自己」为手段,来维系关系,也是一种「自恋」。
你把自己当作全知全能的掌控者,试图以一己之力,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心情,掌控整个局面的进展。
仿佛,只要你做出了让步,付出了努力,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歌舞升平。
「只要我牺牲自己,我就可以让每个人都满意。」怎么会呢?

生活是不完美的,冲突处处都存在,并不存在幸福的童话故事。妄图以一己之力,维系住你的小系统的和谐运转,这是不现实的。
先认清这一点,冲突必然存在,你不是全能的掌控者。

/05/
在你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之前,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你要相信,你有权这么做。(《可爱的诅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