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改变自身的讨好型人格( 四 )



你如果只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价值,那你怎么样都改变不了,需求决定了你行为的惯性,然后会自动的强化讨好他人的习惯。这就是“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

我们与人相处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在你不愿意的时候向你提出要求,你是可以拒绝的,或者说是可以选择的。沉湎于过去和人相处的模式,就很难走出来,除非你能增加其他让自己获得肯定的方法。

“讨好型”的朋友,内心肯定是善良的。但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自私”,无法获得对等的反馈,无法被珍惜,注定了很多付出会变成无用功。

《隐秘的角落》张东升就是一个被累垮的例子。他“入赘”到妻子家,在感情中也很勉强,不断讨好妻子、岳父母。结婚后收入都交给老婆了,自己没有什么可支配的钱。离婚之后张更是人财两失,一步一步影响他最后的犯罪。

谁又理解他的感受,谁又在意他呢。

生活没有电视剧那么极端,但很多讨好型的朋友,最终不是伤害了自己就是伤害了朋友。

因为他们也习惯了你的讨好,如果停止,他们会感觉是“剥夺了自己原来的利益”,实际上那不是他们应得的,是你给的。

我们可以在结交新的朋友的时候有所改变,对于之前的朋友可以慢慢改良原先的相处方式,逐渐展现你的框架,刻意保持平等的交往模式,不断降低“迎合”他人的比重。

如果一次改变就成功了那才奇怪,我们还需要反复尝试,有时候你选择改变,必然是要选择舍弃一些东西,不要害怕暂时被少数人讨厌、被排斥。

当你表达自己的需求被拒绝之后,你多半不会再发声,这也加重了你的“路径依赖”。

我建议你反复尝试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不代表要你去伤害他人,不代表会破坏你的目的——你的感受很重要,你的需求需要被看到。

讨好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让别人开心,但是它可以说是最没有性价比的社交方式,不管你能得到什么,但一次次忽略自我需求的后果是让你产生“奴性”,丧失去他人平等的权利。自己衡量是否值得。

讨好型并不是不爱自己,而是自体的虚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想要通过讨好阻止别人的伤害,以保护自己。

但我说了这些,你依然不会真正去“反抗”的,因为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反抗是“鲁莽的”“不明智的”。很多人总是认为“知道就能改了”。实际上认知是无法改变信念的。从知道到做到,你要经历深刻的觉察和反复的刻意练习。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强大,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便能轻而易举打破家庭和身边小圈子的“权威”,因为那时候你真正拥有了改变规则的底气。

而世界上大部分东西,都是要靠实力和价值去换取的,过度付出和牺牲最后都会一无所有。

但我们不是只有那样才能改变讨好型,你能够拥有保护自己领地不受人侵犯的意识,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就已经足够了。

所有无法改变的人,都因为不是自己真正想改变,只是“知道”这样不好,并没有“觉悟”。

当你妥协到某个自己无法承受的临界点(有的人也许一生都不会到那个点,或者无法忍受的时候也无力反抗了);或真正意识到改变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更完整健全的人,而不是为了别人而做,你才能真正改变。

我现在改变了吗?我是如何改变的?看到这里你们就应该知道了,我认可这些,不可能再做一个讨好型的人了。

我这个回答并不中立,也不是鼓吹自私,只适合真正讨好型的人看。反而对“自私”的观点接受毫无障碍的人,不适合这个方法论,也希望不要受到此篇文章的影响。
by老于

■1、不要立即答应对方的要求。
“讨好型人格”可能出现的一个场景——当别人提出意见或要求时,常常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对Ta们来说这是理所当然之事,因为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比Ta们自己的更重要。但其实Ta们通常并不能自洽,在下意识的答应了对方之后,可能才会回过味儿来——原来这可能是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事情,或是自己根本不愿意做的。但为时已晚,由于“面子”的原因,又无法重新回绝对方。
受一位来访者的启发,Ta在处理跟他人关系的时候有个小诀窍,就是“不要立即答应对方”,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拒绝所带来的“尴尬”,也能防止自己反复陷入自责的情绪泥潭中。即使答应对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思考后决定拒绝,还能帮自己争取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想理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