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大黄18g , 牡丹皮9g , 桃仁12g , 冬瓜子30g , 芒硝9g 。功效主治:泻热破瘀 , 散结消肿 。治湿热郁蒸 , 气血凝聚所致肠痈初起 , 右少腹痛 , 拒按 , 右脚屈而不伸 , 甚则局部有痞块 , 时有发热 , 自汗出 , 苔黄腻 , 脉滑数 , 尚未成脓者 。
方解:本方病机为肠中湿热郁蒸 , 气血凝聚 。故治当泻热破瘀 , 散结消肿 。脓未成者 , 应速泻热祛瘀 , 促其消散 。方中主药大黄苦寒泻下 , 荡涤肠中湿热瘀结 。桃仁破瘀行滞;辅以芒硝软坚散结 , 助大黄速下泻热 。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 , 助桃仁活血祛瘀;佐以冬瓜子清湿热 , 排脓散结消痈 。诸药合用 , 共奏热毒消除 , 痈肿消散之功效 。
药理研究:抗细菌 , 抗炎 , 抗渗出 ,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增强肠蠕动 , 有利阑尾内异物排出 , 解除梗阻 , 改善血液循环 。其中牡丹皮、大黄抗多种致病菌 , 抗炎 , 抗渗出;芒硝、大黄促进肠蠕动 , 增强泻下;桃仁之润下作用 , 可增强阑尾蠕动 , 促血液运行 , 减轻阑尾炎症;冬瓜子促进免疫 , 抑制胰蛋白酶 。
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肠痈未成脓 , 或脓成未溃者 。以身热 , 右少腹痛而拒按 , 右足屈而不伸 , 苔黄腻 , 脉滑数为据 。应用时酌加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 , 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血瘀较重者 , 加赤芍、乳香、没药 , 以活血祛瘀;大便不爽 , 舌红伤阴者 。去芒硝 , 加玄参、生地黄 , 以养阴清热 。用于急性阑尾炎 , 子宫内膜炎 , 附件炎 , 盆腔炎 , 输精管结扎术后感染属湿热瘀滞者 。
现代制剂:汤剂 。
用量用法:水煎 , 于饭前一小时分3次服 , 一日1~2剂 , 分6次服 。使用注意:本方只宜肠痈初起 , 未成脓 , 或已成脓未溃者 。若痈脓已溃及重型急性化脓或坏疽性阑尾炎 , 阑尾炎合并腹膜炎 , 阑尾寄生虫病 , 慢性阑尾炎 , 及老人、孕妇、体质虚弱等 , 均当禁用或慎用 。
【大黄牡丹汤的出处来源】本方歌诀:大黄牡丹桃冬子 , 芒硝加银英败使 , 湿热瘀滞肠痈初 , 右少腹痛身热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