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的出处来源

【补阳还五汤的出处来源】出处来源(《医林改错》)
药物组成:生黄芪60一120g,当归尾、赤芍各6g,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各3g 。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治气虚血瘀所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或遍身麻木,肢体疼痛或震颤;或胸痹心痛 。舌淡苔白,脉缓,
方解:本方治证乃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筋脉失养之中风后遗证 。治宜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中主药黄芪重用,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辅以当归尾,活血祛瘀,养血补血;佐以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增强活血祛瘀,且助元气通达;使以地龙通经活络,与黄芪相伍,补气行散,周流全身 。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 。全方具有气旺则血行,活血不伤正的配伍特点 。
药理研究: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 。对抗和改善脑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及其增长 。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加速红细胞电泳速度,可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抑制自由基连锁反应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脑组织,抗脑水肿与脑缺血,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蛋白质合成,减轻对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促进其修复,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高血脂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其中黄芪多糖和皂甙能促进免疫功能,强心,扩张冠状、脑、肾、肠及外周血管,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促进骨髓造血和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和成熟过程,双向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菌,保肝,抗炎;川芎、赤芍、红花、当归对抑制凝血,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及其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气虚血瘀的代表方剂,缺血性中风的基本方剂,亦是治中风后气虚血滞所致半身不遂的常用方剂 。以半身不遂,口眼喉斜,苔白脉缓或脉细弱无力为据 。本方证以正气亏虚为主,故生黄芪用量宜重,可从30一60g开始,逐渐增加;祛瘀药宜轻 。偏寒者,加熟附片,以温经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语言不利者,加墓蒲、郁金、远志,开窍化痰 。用于各种急性、闭塞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和中风后遗症),缺血性中风,脑血管病后遗症,坐骨神经痛,硬脑膜下血肿,外周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综合征,小儿麻痹后遗症,冠心病,其它原因所致半身瘫痪、截瘫,或上肢或下肢痿软属气虚血瘀者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消栓口服液,每支10ml;消栓颗粒剂,每瓶4g 。用最用法:口服液,每次1—2支,一日2--3次;颗粒剂,每次1瓶一日3次;汤剂,水煎,一日一剂,分3次服 。
使用注意:应久服缓治,疗效方显 。血压高慎用 。阴虚血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风火上扰,痰浊蒙蔽者忌用 。脑血管意外,要在2周以后才能使用,以防脑溢血急性期应用血管扩张剂导致病情加重 。中风6个月以内为恢复期,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 。本品的适应证不只限于中风后遗症,凡属气虚血瘀病机者,皆可使用 。
本方歌诀:补阳还五芪特重,归芍芎桃红地龙,气虚血瘀脉络阻,补气活血通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