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

农民回答谢邀

农村的晒场应每户都有,我们地区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水泥场,粮食收割后放在上晒,无烂坏的现象,但没有晒场的或小一点,可采取外援找地方晒,如操场,舞场,借场,等办法,不能让到手的粮食眼看着它烂掉,总之,农民的智慧多,办法多,他们不会让到手的果实烂坏的

其他网友观点

在过去,晒粮的地方叫场院,那是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

一到麦收或者秋收时节,场院里是最热闹的地方 。

麦收时,收获回来的麦子垛,打完场的麦穰垛,小山一样一垛一垛在那儿 。

轧麦子(把麦穗头从麦秸上割下来)的家庭妇女,晒场、打场的男老把式,肩挑车推运麦子的壮劳力……等等,你来我往,吵三叫四,你吆我喝,一派忙碌热闹的大场面 。

更有那些放了麦假也干也玩耍的半大孩子们,在人堆里,蹦跳窜闹,平添了一大份儿喜庆

氛围 。

丰收的季节,到了嘴边的粮食,人们辛苦而快乐的忙活着 。

再说秋季,大豆、谷子、高粱等农作物,全堆到场院里,晒得晒,脱粒(人工)的脱粒,堆垛的堆垛……

忙忙碌碌,虽苦也乐 。

那年代的场院,及场院里的景象,在如今的农村,早已成为过去,成为一种记忆,并且恐怕就是永远的记忆了 。

因为它将一去不复返了 。

再后来,生产责任制,农田承包到户,土地开始分散到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 。

其实,刚刚开始生产责任制的时候,村里还是会按各家各户的人口数,分给大家一个大小不等的场院,让人们打场晒粮 。

【很多地方农村没有晒场了,怎样处理不耽搁粮食晾晒?】后来,再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场院,这方便了几代农民的“东西”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消失了 。一致于就有了马路上晒粮,导致阻碍交通的事情发生了 。

于是,农民晒粮,就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讨论、热议,甚至成了一个“人人喊话,处处牢骚”难题 。

更有甚者,竟然发生了“马路晒粮,洒水车淹粮”的事件 。

没有人去关心和解决农民晒粮的问题,只去议论由晒粮而引发出来的新问题、新事件 。

不去从根儿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只去吆喝农民晒粮碍了这个阻了那个,破坏了秩序,触犯了法律,甚至用上了洒水车把水洒到粮食上这种极端的手段……

这一切的一切,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对某些极端手法的使用者,我倒是想问一句,你是吃什么活命和长大的?你对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粮食,就这么恨之入骨吗?

农民晒粮不该晒到马路上,这个谁也认可,晒到马路上,阻碍了交通,甚至引发一些交通事故,可是,粮食到哪里去呢?没有答案 。

无论夏收秋收,都到了嘴边的粮食,都是着急晒干,才能入仓的粮食,难道能让它因为没地儿晒而烂掉吗?

割出小块地方的地儿来,让农民把粮食晒干,再收起来,难道就这么难吗?

还是根本就没有人去关心、操心这种并不是小事的“小”事情呢?

人人吃着粮食,人人都靠粮食活命,面对人人都离不了粮食,我们不该为保护粮食来一点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行动,而不是看热闹不闲事大,为博眼球耍存在感,在那里大吆小喝吗?

咄咄怪事,百思不解!

其他网友观点

晒马路上,农村都是水泥路上,选田野里生产路,偏僻的地方,很少走车的地方,一无交警,而无洒水车,尽可能靠路边晒,留出车道,不行靠路边的地方也可扯些单子什么的,注意不要离开,注意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