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必须重视心理保健
一、中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 , 市场经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 激烈竞争加重了人 , 的心理压力 。社会发展趋势表面 , 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 , 而是比自然灾害更加危险的自身心理问题 , 如孤僻、易怒、轻率、自卑、压抑、困惑、性变态、赌博、吸毒、迷信、自杀等 。心理科学统计 , 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 。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 , 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 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 。而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处于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中 , 各行各业 , 各种类型和各种情景中的各种人群的心理都需要保健 。
中老人发育成熟 , 经验丰富 , 是社会中流砥柱 , 但由于工作负担繁重 , 且上要赡养父母 , 下要教育子女 , 故多不堪重负 。医学界称中老年为“危险期”年龄阶段 。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 , 疾病发病率较高 , 心理压力极大 , 因此进行中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有很重要的意义 。
“年过花甲”即称老年人 。老年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 , 在这一时期 , 人的心理机能衰退 , 疾病增加 , 心理功能也随之出现老化的趋势 。因此 , 讲究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 使其葆有高水平全面的健康 , 以安享晚年 , 是已面临老龄问题的中国社会应重视的一大要务 。
人们已经认识到 , 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是创造人生 , 享受人生 , 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条件 。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 还关系到人生的挫败 。
心理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之一 。为了提高科学水平并普及心理学知识 , 需要改变人们传统的健康观念 , 接受和理解生物学模式 。
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 要求我们自觉地提高并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 针对中老年进行心理保健 。
二、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1、 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财富、地位、健康 , 是每一个人希望拥有的 , 可是人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追求财富和地位上 , 却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殊不知如果你没有了健康 , 即使拥有了财富和地位 , 那又有什么价值呢!
当问到广大民众和社区老百姓对健康的认识时 , 他们往往脱口而出:“没伤没病 , 能吃能睡 , 就是健康 。”人们关注的是人体机能的正常 , 忽略了心理健康 , 这反映出我国广大民众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层面 。
其实 ,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 健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的 。世界卫生组织章程(1946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睡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 , 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健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
2、 健康的标准
(1) 身体全部发育正常 , 功能健全 , 没有疾病 。
(2) 体质坚强 , 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 并能吃苦耐劳 。
(3) 经历充沛 , 头脑清醒 , 全神贯注 , 工作和学习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 。
(4) 意志坚强 , 情绪正常 , 精神愉快 。
(5) 适应社会生活 , 并能对缓解施以主动影响 。
人人都希望健康 , 健康总是与家庭幸福 , 二是事业有成 。但是 , 幸福和事业没有健康做基础 , 就无从谈起 。
大家都知道 , 国际有个标准 , 寿命等于成熟前5-7倍者为长寿 。这就是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岁-175岁 。但是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年龄 。
从目前我们现在的条件和观点看 , 主要原因是 , 不重视保健 , 人的寿命终结大多数是病死 , 很少是老死 。其实 , 应该绝大数人是老死二少数人是病死 。我们的邻国日本 , 他们的平均寿命84岁左右 , 女性是87.6岁 。
日本为什么能达到这个年龄?日本的先进经验是以社区为单位 , 每个月讲一次保健课 , 如果没有来听课就必须补课 。正因为有保健的观念意识 , 才有科学的自我调整 。现在我们常错误的认为人生在世顾忌那么多干什么 , 玩得潇洒 , 吃的愉快 , 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品位 。这是大错特错!没有健康意识就会死于无知 。
健康是指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 , 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 , 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理因素制约 , 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 。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成立时在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 , 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 , 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效能和动态的相对平衡 。
三、心理与生理的健康保健
尽管早在20世纪联合国卫生组织就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和心理健康 , 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知识把健康视为身体健康 , 因此也只把保健视为身体保健 , 而把心理保健附属于其中 。
近年来 , 人们才对心理保健有了一定的认识 , 不再把心理保健附属与生理保健 , 而将二者区分开 。生理保健是维护和促进人们有机体的完善 , 主要采取医学、体育锻炼等方法促进人的肌肉、骨骼、内脏、神经等有机体的各组成部分的状态更加完好 , 功能更加完美 。心理保健是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的完善 , 主要采取心理学的方法 , 促进人知、情、意的能力的发展和三者关系的统一完善 , 以形成完美人格 。因此 , 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在内涵、对象、范围、方法和目的上有明显的区别 。
1、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
现代科学证明神经系统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 脑是心理活动最主要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 , 通过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活动而实现 。
除了神经系统直接参与调节人们的心理活动外 , 内分泌系统也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 。神经对人体活动的调节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来实现的 。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精确 , 范围比较局限 。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是通过液体进行的 , 一些内分泌腺分泌各种激素释放到血液中 , 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其特点是:作用是弥散性的 , 范围较广 , 作用时间较慢但持久 。
两种系统是互相联系的 , 内分泌腺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 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体主要的分泌腺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脑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 。
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水平 , 进而影响心理活动 。
植物神经系统也叫主神经系统 , 从脑与脊髓出发 , 广泛地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 主管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 。植物性神经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 , 它们的作用是互相抵抗的 , 它们的活动直接与情绪活动相关 。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下层中枢在下丘脑 , 它一般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 。但经过一定的训练 , 如生物反馈训练 , 人也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内脏、血管和脉搏的活动 。
2、 心理保健和生理保健相互影响、促进
由于生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 多余生理保健直接影响着心理保健 。
第一、作为心理过程的第一环节 , 感、知、觉的器官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刺激信息的接收、输入 。
第二 , 神经系统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器 , 它的健康与否及健康水平的高低更是对心理活动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
第三 , 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与神经系统密切相连 , 它们的功能直接影响着神经系统功能 , 间接影响着心理活动 , 它们的健康水平也与心理活动能力相关 。
第四 , 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三大系统之一 , 免疫系统的确实与否以及功能状态 , 指甲影响着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抵抗能力、心理康复能力 。
可见 , 生理保健对心理保健的影响是重大而直接的 , 审理保健使机体健康 , 为心理保健提供了物质基础 。
心理保健对生理保健也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如上所述 , 人的神经系统与器官、内脏、内分泌、植物神经密切相连 , 心理保健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与人的有机体 , 可以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 。
第一 , 健康的心理会知道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 使机体的活动更加符合规律 , 整体的促进生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
第二 , 健康的心态会促使机体的内分泌这个那个车、激素水平正常 , 兴奋和抑制协调平衡 , 使肌电、皮电、心率、呼吸更适宜 , 有利于生理健康的发展 。
第三 , 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感知力、心理抵抗力、心理耐受力和心理康复力 , 从而提高了应付急性心理刺激和慢性心理刺激的能力 , 避免应激不良对机体的伤害 。
第四 , 心身疾病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一种疾病 , 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因通过心理治疗 。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必须重视心理保健】总之 , 心理保健对生理保健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 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
推荐阅读
- 中老年心理健康 走进心理防卫机制
- 中老年人吃什么好 中老年人开胃七招
- 中老年保健 6个保护老年人听力的方法
- 老人健康 导致中老年高血压的四大元凶
- 体检完两三天必须考科目一吗 多久可以考科目一
- 牛轧糖必须用黄油吗
- 茶颜悦色充100送50必须得线下门店吗
- 中老年健身器材 老年人如何选择健身器材
- 海鲜配啤酒小心把肾吃坏了 这五个饮食习惯必须改
- 这些健康秘密医生没说 但你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