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鳖虫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地鳖(《本经》),臭虫母、盖子虫(《河北药材》),节节虫、蚂蚁虎(《江苏药材志》),土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苏土元、土别虫(《甘肃》) 。
【来源】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 polyp haga sinensis Waker或翼地鳖Steleophagaplancyi(Bolen y) 的雌虫干燥体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 。以河南产量大;以江苏、浙江所产者个小,体轻,腹中无泥,品质最优,称为“苏土元”;其他地区所产个大体重,腹中含泥,品质较次,称“大土元”或“汉土元” 。夏、秋二季捕捉,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c
【历史沿革】汉代有“熬去足”法(《金匮》) 。宋代有微炒令黄(《圣惠方》),炒焦、炙法(《总录》) 。明代增加了焙法(《回春》) 。清代又增加了酒炙(《说约》),煅存性法(《大成》) 。现行有炒制(《规范》),土制、酒制(《集成》),焙制(《云南》),酥制(《甘肃》),甘草汁制法(《湖北》)等 。
【土鳖虫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炮制方法】净制拣去杂质,用沸水洗净,干燥即得(《中国药典》1963年版) 。
炮制
1.炒制
取净土鳖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规范》) 。
2.土制
取原药材,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为度(《汇典》) 。
3.焙制在铁筛或新瓦上焙至干脆,研粉即可(《云南》) 。
4.酒制
酒炒取土鳖虫用酒洗后,微炒去头足(《集成》) 。
酒焙取土鳖虫,用酒洗净,文火焙干 。如系活土鳖虫,置沸水中烫死,或用酒闷死,取出,文火焙干(《汇典》) 。
5.酥制除去杂质,洗净,再将酥油用文火化开,取净土鳖虫倒人,拌匀,炒成黄色时,出锅,摊开,晾凉 。每净土鳖虫100kg,用酥油5kg(《甘肃》) 。
6.甘草汁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土,用甘草水洗净,晒干 。每净土鳖虫100kg,用甘草6.25kg(煎水适量,过滤去渣)(《湖北》) 。
【成品性状】地鳖:为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 。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 。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 。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 。腹部有横环节 。质松脆,易碎 。气腥臭,味微咸 。翼地鳖:长2.2~3.7cm,宽1.4~2.5cm 。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炒土鳖虫:形如土鳖虫,色泽加深 。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 。归肝经 。
【功能与主治】破瘀血,续筋骨 。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癥瘕痞块 。
【用法与用量】3~9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或捣敷 。
【处方应付】处方写地鱉虫、鏖虫、土元付生土鳖虫 。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本品生用有小毒,经炮制后使药物净洁;炒后产生焦香气,减小毒性和腥臭气味;酒制后其活血祛瘀作用加强 。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二十八烷醇,β-谷甾醇,鲨肝醇,尿嘧啶,尿囊素 。挥发油为醋酸乙酯、3-甲基丁醛、正-戊醛、二甲基二醚、2-乙基环醇、正-己醛、庚酮-2、正-庚醛、2,5-二甲基吡嗪、烯、苯甲醛、正-辛醛、1,4-二氯苯、苯乙醛、2,3,5,6-四甲基吡嗪、樟脑、萘、正-辛酸、4,7-二甲基十一烷,正-十三烷 。氨基酸为谷氨酸、丙氨酸、酪氨酸、门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丝氨酸、精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蛋氨酸、胱氨酸 。脂肪酸为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尚含cAMP和cGMP、丝氨酸蛋白酶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土鳖虫采集,家养者应在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野生者在六月中旬至九月上旬 。在晚上捕捉 。沸水烫死后晒干;或用清水洗净,再用盐水煮后,晒干
或微火烘干;有条件时,将烫死的土鳖虫放笼一下,再经太阳晒,既干燥快又质量好 。贮藏应置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也可在容器内放生石灰包,以保证药材干燥酒制地鳖虫:将干燥地鳖虫过筛,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用黄酒(原药与黄酒之比为1:0.1)将地鳖虫喷淋均匀,稍闷1小时,待酒汁吸人地鳖虫体内,然后倾入烧烫的锅内,以中火不断地翻炒,至虫体外面略具焦斑,臭气逸出,取出摊凉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备注】孕妇禁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