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

你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李纨比他们只能更糟糕!之所以以后能活的不错那是她的优秀和坚韧!

贾府除了逃出去的个别人,大部分成为白骨!

李纨和儿子九死一生才活了下来,没有饿死是躲在了深山老林里!茅舍竹篱日子清苦,却不不忘督促贾兰苦读!

终于金榜题名却官场不顺,边关效力才站稳职场!

回到小说开头,贾府靠军中效力成就功名和家族荣耀!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甚至重演!

其他网友观点

贾府荣国府李纨是贾政和王夫人大儿子贾珠的媳妇,贾母的孙媳妇 。贾珠早逝,撇下了她,和儿子贾兰,命很苦 。

李纨父亲在朝廷任职国子监祭酒,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的 。按说李纨读书条件很优越,能读很多书,可她父亲思想僵化,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影响太大,始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提倡她读书多,只准许她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做贤女的书 。


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

文章插图

嫁给贾珠后,李纨一心一意相夫教子,遵从封建社会对女人的“三从四德” 。使她万万没想到的是丈夫早逝 。按照封建社会对女人的“三从四德”规定,她只能怀抱着出生不久的儿子贾兰,在荣国府过着孤寂的生活,只知侍亲养子 。

【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李纨的处境,荣国府德高望重的老太太贾母十分清楚 。李纨是她的长子长孙媳妇,还给她生了一个曾孙,对荣国府是有贡献的 。为了慰藉李纨,贾母提升李纨在荣国府的薪水待遇,与她一样,并在很多场合提高李纨的的威信 。李纨心知肚明,非常感激,对贾母相当尊重 。

自从李纨丈夫贾珠离世后,李纨在荣国府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 。自己守寡,和孩子一起生活,周围的人看在贾母对她好的态度,再加上李纨自知之明,对荣国府上下的人都很好,只是很少说话,表态 。

李纨也很灵活 。她除了看护好孩子之外,在外主动地陪侍着小姑子、小姐等人做些针线活,一起玩耍,但心中很有数,言行谨小慎微 。

李纨很注意自己再荣国府的舆论 。封建社会女人守住贞洁,不改嫁,从夫自始而终是要竖贞节牌坊的 。李纨倒不是想什么贞节牌坊,而是想在这么强大的重男轻女的氛围中,要理智 。作为她一个寡妇带着个孩子,即便改嫁也好不了那里去,更何况贾母对她又好,从良心上她也不可能离开荣国府 。但是,她对荣国府的腐败家风看不惯,因此,她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贾兰身上了,渴望他好好学习,将来考中举人当官,离开荣国府 。最终,她的愿望实现了,孩子考中了举人,“爵禄高登” 。

李纨性格直率,有才气,身上有股子粘性 。她在安排好自己孩子学习之后,积极主动地干家务,组织诗社,把大观园众姐妹团结在自己身边,寻找人生的快乐 。

读了小说《红楼梦》,李纨给读者的感觉是一个做人姿态很优秀的女人 。她个性鲜明,活泼有才,心地善良、处事公道,具有政治头脑与才能 。她对贾府荣国府走向败落早有觉察,但是,她能扭转这个局面吗?


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

文章插图

正在贾府走向败落,而李纨孩子准备考举人,使她看到光明时 。果然,她的孩子贾兰考中了举人,成了名,做了官,给李纨讨了一顶封诰荣誉帽子,贾府荣国府以荣耀 。按说,李纨找自己的儿子想想办法,也是可能的,但是李纨不干 。为什么李纨不肯挽救贾府和贾府荣国府中那些落难的人?笔者认为:

一是,李纨的确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她仅仅是荣国府贾母的孙媳妇,对外没什么人脉关系,基本属于相交父子家庭妇女类型的,怎么可能调兵遣将解决贾府衰败问题呢?仅仅指望孩子刚刚升官了的这点权利,是不可能的,李纨心里有数 。

二是,李纨对荣国府没好看法 。荣国府上下的人她都接触过,对贾府荣国府的生活堕落看法很不好,最关键的是她的婆婆王夫人,这个人是个势利眼,根本没把李纨和贾兰放在眼里,对她和孩子不怎么样,尤其是对她的孩子贾兰,不如对贾宝玉那么亲近 。按说她的孩子是长子长孙,封建社会继承家业是很讲究嫡子嫡孙名分的,那么,她的孩子贾兰在荣国府的地位应该比贾宝玉高 。现实看,不如贾宝玉 。这点很关键,李纨很反感,自己只能寻求新的生活出路,把心思用在孩子出人头地上,而自己与周边的姐妹搞好关系 。李纨努力了,可是,类似于王熙凤这样的人仍然风言风语说些怪话、难听的话,李纨心里能好受吗?她毕竟是个寡妇,心中那种悲戚、孤凄对谁说?在这样的心态下,李纨对荣国府没好看法,怎么可能主动想办法挽救荣国府那些落难的人呢?

三是,李纨没时间了 。李纨有自己的主见,努力使孩子考中了举人当了官,这是一件十分令人庆贺鼓舞的事,遗憾的是,李纨不久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假如李纨有想法救荣国府那些落难的人,此时此刻,她也没时间了 。


贾府败落后,李纨为什么不肯救贾家那一干落难的人?

文章插图

荣国府败落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清楚了李纨为什么在贾府落败时,对自己周边落难的人不救助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她自己本身没那个能力,再加上她的处境,对贾府家风印象不好等原因,使她不可能出面扭转贾府败落的局面 。

其他网友观点

贾兰升官发财之后,李纨对贾府置之不理是因为其性格所决定,这一队母子一体相承,对贾府没有一点人情 。

要了解其母子的所为原因,我们先看一下后四十回续书李纨和贾兰的结局 。李纨在八十回以后的结局,也存在后四十回续书与曹雪芹后二十八回佚稿两种不同的情况 。在后四十回里,由于贾府被抄家时主要是宁国府和荣国府大房遭殃,而荣国府二房保留了财产,所以李纨在经济上损失不大 。在王熙凤死后,李纨的儿子贾兰和贾宝玉去参加科举考试,贾兰也中了举人,而贾宝玉出走后,王夫人年老,薛宝钗也守寡,李纨实际上就成了贾府的女主人 。贾宝玉离家前对李纨说:“日后兰哥还有大出息,大嫂子还要带凤冠穿霞帔呢 。”(第一百一九回)就是预示将来贾兰要当大官,使他的母亲李纨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诰 。后来薛宝钗也生了一个儿子,叫贾桂,李纨和薛宝钗两位节烈母亲,抚养两个儿子长大,兰桂齐芳,复兴家业,重振家声 。

续书这样写,是为了照应第五回“册子”和“红楼梦”曲子《晚韶华》的伏线 。李纨的“册子” 上面画着一盆茂盛的兰花,旁边坐着一个凤冠霞帔的美人,判词说: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

茂盛的兰花,“到头谁似一盆兰”,是说贾兰后来做了大官,凤冠霞帔的美人是李纨,因为儿子的缘故戴凤冠穿霞帔 。“桃李春风结子完”一句里面包含了“李纨”姓名的谐音,“结子完”比喻李纨把贾兰抚养长大而得到了收获 。但第三、第四两句,说李纨的结局也并不好,“枉与他人作笑谈”,续书就没有情节予以对应了 。

那么在曹雪芹的后二十八回,李纨和贾兰的结局是什么样子呢?这就要细看《晚韶华》曲子: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

这支曲子分为前后两大段,“虽说是”前面是第一大段,概括李纨一生的两大悲剧:“镜里恩情” 和“梦里功名” 。“镜里恩情”是说丈夫贾珠早死,李纨青春守寡,“再休提绣帐鸳衾” 。“梦里功名” 是说儿子贾兰虽然给母亲挣来了珠冠凤袄,自己却死去了,所以李纨晚年物质生活不错,却没有了子孙后代,孤苦伶仃终老此生 。“头戴簪缨”“胸悬金印”“爵禄高登”都是说贾兰当了大官,但接着是“昏惨惨黄泉路近”,死掉了 。他留下了一个“虚名儿”给母亲,表面荣华,实质悲惨 。

这就涉及曹雪芹后二十八回中怎样写贾兰的故事 。前面各讲中已经多次谈到,曹雪芹原著写贾家是灭顶之灾的大败亡,李纨和贾兰的命运自然也不能例外 。李纨和贾兰要重新获得富贵荣华,必须有突破常规的情况,像后四十回续书写参加科举考试是不行的,像贾兰这样被抄家的罪家子弟,已经丧失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只有国家发生了非常的事变,比如战争动乱等,他才有重新立功而出头的机会 。

前八十回的确写了两个小故事,伏笔贾兰将来的发展 。

一是闹书房那一回,秦钟和金荣发生冲突,贾宝玉也牵扯进去,学堂的小学生们大打出手,闹成一团,而贾兰表现得很有心计,非常冷静镇定,和他同桌的好友贾菌则十分勇敢,暗示这两个小孩素质不同一般,将来能有作为 。

第二个小故事是有一次贾宝玉在大观园里遇到贾兰拿着弓箭,在追赶一只鹿,贾宝玉问贾兰为什么射鹿,贾兰回答说在演习骑射 。“鹿”和“禄”谐音,比喻功名利禄,还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的说法,就是秦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好汉都争夺国家政权,成语群雄逐鹿就是这么来的 。这暗示贾兰很小就有雄心壮志,而将来会发生大的政治军事变故,给贾兰提供出人头地的机会 。

第一回的《好了歌解注》中有一句:“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脂砚斋在旁边加批语说“贾兰贾菌一干人” 。这非常明确地点明,贾兰和贾菌,将来也首先要遭难,因贾家被抄没而落魄潦倒,穿破袄,受贫困,但后来又获得重新崛起的机会,做了大官,蟒袍玉带,好不威风 。

这样《晚韶华》曲子就有了更耐人寻味的内涵 。贾兰“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李纨“戴珠冠,披凤袄”,在贾家败落以后,是唯一重新获得荣华富贵的一房,也是具备搭救落难亲友能力的一房 。但“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一句则透露了这样的故事情节:李纨很长寿,而且老年也没有“受老来贫”,物质方面始终是不发愁的,但没有“阴骘积儿孙” 。“阴骘积儿孙”就是因为人做了善事,积累下阴功,会给子孙带来好的福报 。这和贾巧姐的《留馀庆》正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留馀庆” 就是说王熙凤帮助过穷苦的刘姥姥而“幸娘亲,积得阴功” 。

这种对比是很有意思的,李纨和王熙凤都是贾府的媳妇,前八十回描写李纨与世无争,而王熙凤贪婪权诈,好像李纨的道德水平比王熙凤强得多,但在八十回以后,一个关键的考验,却暴露了李纨的本质,在完全有能力搭救落难的亲友之时,李纨却吝啬银钱,不肯出手相救 。她没有积“阴骘”,因而报应也落到了她的儿子贾兰身上,贾兰“昏惨惨黄泉路近”,一命呜呼了 。王熙凤尽管做过一些坏事,但因为她积了“阴骘”,她的女儿就被刘姥姥搭救了 。

那么李纨有能力营救却由于吝啬而不肯出手营救的那个落难的人是谁呢?应该就是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 。预示贾巧姐命运的曲子《留馀庆》中有耐人寻味的话“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狠舅是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关键是“奸兄”是谁?以前大家的看法比较倾向于贾蓉,因为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正开口向王熙凤借贷,贾蓉突然来了,向王熙凤借炕屏,而且和王熙凤的言语表情,似乎表明两个人之间有某种暧昧关系 。这似乎是设计一种对照,将来在贾巧姐落难的事情上,贾蓉和刘姥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贾蓉就是“奸兄” 。

但已故的计算机科学家王湘浩先生提出了一种看法,认为“爱银钱忘骨肉” 的“奸兄”是贾兰 。理由有以下一些:

首先,贾兰是草字辈中与巧姐最近的骨肉 。其次,他够不够得上这个“奸”字呢?只要看他在“顽童闹学堂”那种行若无事、不动声色的神气就够了,亲叔叔要被人打了(指金荣要抓打贾宝玉),却说这件事不与他相干,这不正是“忘骨肉”吗?根据贾宝玉的定义,凡热衷功名的人叫“禄蠹”,这“禄蠹”一定不是好人 。贾兰就是个典型的“禄蠹”,射鹿的情节不就是影射他孜孜矻矻地追逐“禄”吗?八十回后他做了大官,就由于贪图禄位而发展成为一个奸雄了 。

李纨由于怕受老来贫,只顾攒钱,不肯救助他人 。她的这种性格,前八十回书中略有透露 。姑娘们起诗社,李纨自我推荐掌坛为社长,说在她那里作社,她做个东道主人 。但第一次做东是贾探春,第二次史湘云硬充大老官,实际上是薛宝钗出资,以后也没见李纨做东 。后来她就向凤姐要钱,凤姐以开玩笑的口吻给李纨算收入账,指出李纨在贾府备受优待,经济收入很多,却舍不得拿出一点钱来做东道 。李纨的反驳就是避开自己收入多的事实,拿别的事情嘲弄凤姐 。

在给凤姐做生日时,大家都出钱凑份子,贾母和王熙凤都说自己给李纨出,李纨连一句客气话都没有说,连丫鬟们都出了银子,李纨一分钱也没拿出来 。这些都可见李纨的抠门,后来在巧姐遇难的问题上,“爱银钱忘骨肉”,贾兰受李纨教育熏陶,母子一体,都做了损事 。

所以,当贾兰富贵之后,其母子性格和吝啬决定了,对于贾府的其他人肯定会置之不理 。李纨和贾兰的这种吝啬小气,是有生活原型的 。

红学研究表明,曹寅死后,他的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死去,康熙皇帝主持选定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到曹寅遗孀李氏夫人名下作为继子,并接任江宁织造 。这样,原来的江宁织造夫人曹颙的妻子马氏,就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地位 。史料说曹颙死时她已经怀孕,丈夫死后生下了一个遗腹子 。曹頫入继后,马夫人不再是江宁织造府的女主人,但仍然住在织造府,她要侍奉婆婆李氏,要抚养儿子,死去了丈夫的寡妇,在经济上当然是很在意的 。李纨就是以这位马夫人为原型写的,当然在小说里辈分上往下低了一辈 。

小说里有一个细节写得很微妙,就是贾政家庭聚会,却不见贾兰 。贾政询问,李纨回答说贾兰说没有点名叫他来所以没有来 。大家笑着说贾兰牛心古怪,贾政又专门派人去叫,贾兰才出来 。如果联系生活原型,就清楚了 。贾政的生活原型是曹頫,马夫人的生活原型是曹颙的遗孀,贾兰是曹颙的遗腹子,曹頫搞家庭聚会,马夫人必须出席,因为她有侍奉婆婆李氏的义务,但曹颙的遗腹子,如果叔叔家没有特意邀请,他当然就不主动前往了 。

从前八十回的伏笔伏线来看,贾兰是文武双全,在后来的非常事变中立下汗马功劳,但自己最后也殒命了,朝廷表彰他,李纨成了受益者,所以能够“戴珠冠,披凤袄” 。但贾兰早死,可能还来不及婚配,当然也就没有留下后代,这样,李纨虽然物质上富有,还受到朝廷旌表,实际上却成了一个断子绝孙的老寡妇 。

贾兰的早死和李纨的绝户,也是有“草蛇灰线”的 。比如李纨作灯谜,谜面是“观音未有世家传”,谜底是《四书·中庸》中的“虽善无征”,正是断子绝孙的谜谶 。李纨自己活得很长,《好了歌解注》中“老来富贵也真侥幸”一句是对应李纨的,突出“老来富贵”,“晚韶华”的“晚”也是活到老年的意思 。但她没有亲人后代,一个人孤零零地打发着无聊的日子,年年月月日日,其实是很悲惨的,那情况就像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形容的样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所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的命运,是“薄命司”里的另一道悲凉风景 。真真是:绝户老寡妇,珠冠凤袄又何补?阴骘可积储?茂兰终萎嗟禄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