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了?为什么?
袁绍有没有被低估,主要是看个人想法 。不同的人,对历史的认知肯定是不同的 。历史没有低估袁绍,但确实有一部分读历史的人可能会主观上低估袁绍 。
低估袁绍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部分读者只了解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对袁绍的生平并不了解 。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对手曹操虽然是东汉末年第一牛人,但袁绍表现得也确实昏庸 。
在官渡之战中,我的印象是对于忠言袁绍不从,袁绍不听等 。
袁绍要对曹操开战,沮授劝袁绍以逸待劳,打持久战,袁绍不从,反而削沮授三分之二兵权 。曹操东征徐州刘备,田丰劝袁绍奔袭许都,袁绍以儿子得病为由不从,气得田丰大骂,袁绍从此疏远田丰 。曹操已经打下了徐州,刘备投降袁绍 。袁绍这时却要出兵打许都 。田丰认为战机已失,劝袁绍打持久战,对外联合诸侯,对内发展实力,同时出奇兵骚扰曹操,让他不得安宁,慢慢耗死曹操 。袁绍不从,以败坏军心为由将田丰下狱 。文章插图
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后退回官渡 。袁绍率军渡黄河,沮授不愿过河,建议分兵过河,攻下官渡,大军再过河不迟 。万一输了会全军覆没的 。袁绍不从,削了沮授剩下的兵权,强迫沮授随军过河 。袁绍率军过黄河后,沮授为袁绍分析说:“我们人多,但不及曹军善战 。曹军粮少,物资不如我军 。曹军利于速战,我军利于缓兵 。我军应该打持久战,拖垮曹军 。”袁绍不从 。袁绍派淳于琼带领万余人护运粮车,沮授提醒袁绍派一支人马埋伏在淳于琼外围,防止曹操偷袭,袁绍不从 。许攸建议派轻骑奔袭许都,袁绍因之前派韩荀和刘备分兵出击失败,因此不愿再分兵冒险,还是不从 。曹操率五千兵马奔袭乌巢,张郃力主全力救淳于琼,袁绍不从,反而听郭图的出重兵打曹营,只派一支轻骑支援乌巢 。结果曹营没打下来,乌巢也被烧了 。张郃也因为郭图甩锅陷害挑拨,投降曹操 。
官渡之战时期的袁绍确实就是个昏庸无能的主,完美地避过了所有正确选择,最后在绝对优势面前败给了曹操 。失败后不思悔改,还把田丰给杀了 。
如果只了解官渡之战,袁绍肯定就是个昏庸无能的形象,相对于他一生的表现,很可能会低估袁绍 。
如果只读了《三国演义》,袁绍的形象就更惨 。演义中袁绍70多万兵马败给了曹操7万兵马,最后带八百骑逃回冀州 。
文章插图
第二,部分读者对历史人物一两件事的认知,就给历史人物一辈子定性 。
很多人都会因为历史人物的一两件事,就给历史人物定性 。比如法正在汉中之战中出谋划策,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感叹法正死早了,就有人认为法正比诸葛亮还要厉害 。赵括因为对手是白起,就有人认为赵括是一代名将 。司马懿70岁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专权,就被人认为他从出山时起就冲着夺江山来的 。
袁绍在官渡之战证明着他的昏庸无能,也很容易被人定性成他一辈子就是这样的人,没什么能力 。
我觉得人是在变的,特别是袁绍这样的大人物,随着地位,实力提高,野心也随之膨胀,最后野心吞噬理智,在官渡之战中爆发,晚年变得昏庸起来 。
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至少比大部分诸侯都要强,有很大的能力,但也有缺陷,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但是像荀彧、郭嘉这样的顶级精英早就看出袁绍的不足,早早脱离袁绍,投靠更优秀的曹操 。
袁家四世三公,是东汉末年的官宦世家,故吏门生满天下,袁绍的背景是很强大的 。
但年轻时的袁绍不仅仅是个高富帅,官N代,还是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看到宦官的危害,一直想除尽宦官 。
袁绍最初跟着何进混,一直劝何进杀宦官 。何进无能,被宦官反杀,但袁绍还是带人杀尽宦官 。
袁绍给何进出了召地方武装进京兵谏何太后的馊主意,使得他杀完宦官后,发现董卓已经浑水摸鱼,掌握了朝廷 。董卓对袁绍说要换个皇帝,袁绍直接跟董卓叫板 。不过袁绍还是怂了,离开京城,逃往冀州 。
董卓因为袁绍的显赫家世,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
董卓在京城胡作非为,惹得地方势力及京城官僚大夫的不满,各地都有讨伐董卓的想法 。袁绍因为家世的显赫,诛宦官的首功及叫板董卓的勇气,成为了当时最有号召力的人 。袁绍也因此成为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 。当然最终因为各怀鬼胎,各路诸侯都想着保存实力,最后不了了之 。
文章插图
这期间,袁绍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皇帝,刘虞忠君,不肯答应,他又想让刘虞领尚书令 。
袁绍想这么干,无非是想将刘虞控制在手里,刘虞为天子,他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毕竟袁绍虽是盟主,但在官职上只是个小小的勃海太守,跟其他诸侯比不了 。将刘虞捧起来,要刘虞给自己封个大官,那就不一样了 。
袁绍这时候还确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果讨伐董卓不成,就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并沙漠之众,向南图取天下 。袁绍一生也是这么奋斗的 。我觉得袁绍这时的人生规划比曹操说的驾驭人才要有用得多,曹操那是为君原则,算不上是战略规划 。
诸侯讨伐董卓失败后,天下开启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袁绍听从逢纪的建议,以反客为主之计从韩馥手上夺取冀州 。这时候的袁绍虽然有野心,但也只是想扶持汉室,成就霸业 。所以这时候沮授建议袁绍先统一河北,再迎接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是非常高兴的 。
之后袁绍屡败公孙瓒,不断扩充势力 。这期间袁绍与曹操联合,公孙瓒与袁术、陶谦联合,两边征战,袁绍与曹操都是屡战屡胜的 。
没多久,曹操异军突起,发展壮大 。曹操向南对付吕布,袁术,袁绍向北对付公孙瓒及黑山军张燕等北方势力 。
195年十月,汉献帝被追得到处跑,沮授一再建议袁绍迎天子,袁绍这时候还没有统一河北,但心态已经变了,野心也已经膨胀了 。他现在是想成就帝业了,而不是霸业 。所以他担心汉献帝会成为累赘,拒绝了沮授的请求 。结果让曹操捡了便宜,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迅速扩张 。
袁绍这时候才发现天子的价值,肠子都悔青了,想找曹操要天子 。曹操当然不干了,但又暂时还惹不起袁绍,将大将军送给袁绍来安抚他 。
袁绍最终灭掉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全盛 。曹操也先后灭掉吕布,袁术 。两家准备官渡开战了 。
文章插图
袁绍能够统一河北,绝不是仅仅靠他的家世 。袁术跟他的背景就是一样的,不是早早的玩完了嘛 。袁绍能够统一河北,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也是靠他的能力 。
从袁绍的一辈子,可以看出他各方面是不断在变的,实力,野心,理智都在变 。
沮授、田丰的建议并不难懂,但是袁绍野心膨胀,急功近利,想尽快成就帝业,然后就听不进任何阻碍他快速成就帝业的意见,逐渐疏远讨厌沮授,田丰 。面对讨厌的人提的建议,袁绍自然是听不进去,根本就不愿意去考虑 。
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就深有体会,如果对一个人有了偏见,就会讨厌那个人说的任何话 。
袁绍就是从一个有为青年逐渐变成一个昏庸无能的老头,如果读者仅以官渡之战这一件事去给袁绍定性,很容易低估袁绍的 。
曹操,刘备,公孙瓒,孙权,诸葛亮等都一直在变,曹操也膨胀过,晚年也没了他火烧乌巢时的勇气 。刘备晚年也膨胀听不进意见 。诸葛亮当丞相后,再也看不到他在隆中时的潇洒了 。
文章插图
第三,部分读者过度吹捧郭嘉,导致袁绍被低估 。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郭嘉在一些人眼中成为三国最厉害的谋士,还有“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的说法 。郭嘉非常厉害不假,但要说他是三国最厉害谋士,显然是高估 。
郭嘉被高估,那就意味着袁绍会被低估 。郭嘉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就全部针对的是袁绍 。
“十胜十败论”就是吹捧曹操,贬低袁绍的 。袁绍到底是不是这么不堪,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激励曹操与袁绍一战的勇气 。郭嘉除了是想鼓舞士气,同时应该还想激励曹操,继续保持优良作风,战胜袁绍 。结果曹操真的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那郭嘉说袁绍的一堆毛病就坐实了 。
袁绍就只能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了 。
一般来讲好好读完袁绍的一生,是不存在高估或低估袁绍的,毕竟历史摆在那里 。以上也只是我对于有些人低估袁绍原因的一些猜测 。
其他网友观点
袁绍不仅没有被低估,相反,他就是大大的被高估了 。
到底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我们自然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须以史实为依据,用比较的思维,来做分析和评判 。
就拿袁绍与曹操来做一系列的比较吧 。
文章插图
一,政治洞察力,袁绍不及曹操 。
在汉灵帝五年,袁绍担任了中军校尉,曹操则担任典军校尉 。何进掌权之后听信袁绍的话,欲招董卓进京诛杀宦官 。
曹操觉得为了惩戒宦官,根本不需要这样做,如果招董卓进京,反而会导致更大的祸患 。
后面的历史进程,完全验证了曹操的政治洞察力,何进的计划被宦官张让知道后,先下手为强,合谋干掉了何进,同时董卓进京更是造成天下大乱,正式开启了汉末乱世 。
二、政治远见,袁绍不及曹操 。
谋士沮授,多次提议要袁绍将汉献帝迎到邺城来,可是袁绍始终犹豫不决,最终让曹操捷足先登,迎回了汉献帝,令袁绍后悔不已 。
有了“汉献帝”这张牌,曹操就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格局,体现了高于袁绍的政治远见 。由此以来,曹操对其他军阀就可以多策并举了:安抚距离远的,打击距离近的;安抚实力强的,打击实力弱的,最终逐一击破,逐渐做大 。
三,临机军事决断力,袁绍不及曹操 。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决战于官渡 。
许攸建议袁绍,一方面分兵和曹操相持,另一方面以精兵奇袭许都,迎奉天子 。袁绍因沮授、田丰和许攸三大谋士意见相左而犹豫不决,始终未能采纳许攸的建议 。
后许攸因记恨袁绍而投奔曹操,并向曹操建议偷袭乌巢,曹操临机决断,当即采纳了许攸的计策,并亲率精兵奔赴乌巢,一举斩杀淳于琼,火烧粮草,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
可见,就官渡之战而言,临机军事决断力,袁绍大不如曹操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四、内政大局把控力,袁绍不及曹操 。
对于内政大局把控力,仅就立嫡一事,袁绍与曹操,高下立判 。
袁绍废长立幼,导致内部纷争不断,并迅速破灭;
曹操忍痛割爱,坚持立长不立幼,最终选择曹丕,使得政权稳定过渡 。
由于袁绍更喜欢次子袁尚,于是他将长子袁谭过继给了自己的兄长,此举使得袁谭成为了袁绍的侄子,而袁尚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袁绍的长子 。正因为袁谭被过继,就此使他失去了继承人的地位 。而袁绍今后趁机再指定袁尚为继承人,似乎就名正言顺了 。但正因为袁绍有了这一步废长立幼的蠢举,使得在袁绍死后,袁谭与袁尚因争夺袁绍的继承人之位内斗不止,纷争不断,才导致了后来袁绍势力的迅速破灭 。
公元217年,曹操还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抉择不断,不知道应该将谁立为世子 。当时曹丕为五官将,虽然他在军中颇有历练,为人也很是沉稳,但当时他的才名比不上临菑侯曹植 。曹操犹豫不决,就询问贾诩应立谁为继承人,然而贾诩默然不答 。曹操很是疑惑,于是追问贾诩为何不回答,贾诩佯称自己刚才在想袁绍和刘表两人,借此来点醒曹操,不应该废长立幼 。曹操迅即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在这一年立了曹丕为世子,并最终实现了政权的顺利过渡 。
五、气度及担当精神,袁绍不及曹操 。
曹操每将功劳归于谋士和将领,却将失败归于自己 。
而袁绍则相反,屡屡将功劳归于自己,却将失败迁怒于人 。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趁曹操与刘备在徐州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出兵突袭曹军后方 。但袁绍未予采纳,失去了绝好战机 。待曹操打败刘备,袁绍却要同曹操决战 。此时,田丰上书谏阻不可出兵,宜待天时 。袁绍怪其出言不吉,将其投入大牢 。结果正如田丰所料,袁绍官渡大败 。然而袁绍非但没有反思自己,勇于担当过错,反而诿过田丰,派人拿着自己的剑,提前回到冀州,将田丰杀死在狱中 。
建安十二年,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 。有将领提出反对意见,劝曹操说:“袁尚只不过是个逃亡罪犯,乌桓人贪得无厌而不念旧情,岂能受袁尚利用?如今大军深入塞外征乌桓,刘备必然劝说刘表乘虚袭击许都,万一发生变化,事情就后悔不及了 。”谋士郭嘉却认为,刘表只会坐而论道,他自知不能驾御刘备,重用刘备则害怕控制不住,轻用则刘备不会为他所用 。因此,即使我们调走全国兵力远征,也不必担扰刘表会趁虚而入 。
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意见,出兵攻打乌桓 。
在攻打乌桓的战争中,曹操虽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损失也不小,就连曹操最为宠信的谋士郭嘉也因病死于半路上 。故而曹操此次执意出兵乌桓,很有点类似于袁绍当初不听田丰劝阻执意出兵官渡一样 。
大军返回后,曹操下令调查以前劝阻他出兵征讨乌桓的人 。
众人不知道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都心怀畏惧 。甚至有人以为,曹操这是要像袁绍对待田丰那样,杀了那些曾经劝阻他出兵乌桓的人 。
不料,曹操找到那些劝阻之人后,却是对劝阻者都加以厚赏,并十分诚恳地对他们说:“我先前出兵实在危险,虽然侥幸获胜,全靠上天保佑,不能作为常规之策 。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全之策,所以加以赏赐,以后不要害怕提相反的意见 。”
曹操打仗即使险胜,也会奖赏反对打这一仗的人,打败仗更会奖赏反对者 。相反,袁绍为了维护自己虚幻的“英明正确”形象,一旦打败仗,就会把当初反对打这一仗的人杀掉,以维护自己的所谓的“英明正确”的形象 。只有当他打胜仗,他才不会杀反对者,目的是为了让反对者留下来,以反衬并显摆他的英明正确而已 。
正因为缺乏气度和担当精神,最终袁绍失败了,而与他行事相反的曹操,却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
综上所述,在政治洞察力、政治远见、临机军事决断力、内政大局把控力、气度及担当精神等方面,袁绍都不及曹操,因此,袁绍不仅没有被低估,相反,他就是大大的被高估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袁绍当然是被低估了,不是袁绍无能,而是遇上了曹操这位枭雄
历史上袁绍之所以被低估,是因为起跑线比人家好(四世三公),确没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他们的出身都比袁绍差远了 。
四世指袁家四代人(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都有人担任过三公职位(司徒、司空、太尉、太傅) 。用现在话讲,官二代 。
【袁绍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了?为什么?】
文章插图
被低估的原因
他的出身既是优势也是缺点,优势不需多言,缺点因为出生门弟的问题,做什么事考虑后果太多,而导致机会稍纵即逝,特别是军事中,更是如此
官渡之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许攸,许攸原来在袁绍处任职,因为关道拦截了曹操的缺粮的信,知道曹操粮已经不足,就建议袁绍派大军偷袭许昌,剩下的30万大军强攻曹营 。但是因为郭图猜忌许攸,说许许攸的不是,许攸反被袁绍降罪 。加上袁绍也不认为烧对方粮仓绝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所以,也没有采纳,而曹操则不一样,根本不理睬什么规则,只要有利于自己在战争中好得胜利,都可行 。
所以许攸连夜投敌 。攸献给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的粮地乌巢 。被曹操采纳,才大胜袁绍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更难防小人,更不能得罪小人 。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袁绍有才?01袁绍能看清大局,和其中的利害关系 。
中平六年(189)四月,灵帝死 。何皇后所生的少帝即位 。外戚何进掌握了实权 。
袁绍这时进言,建议何进抓住时机一扫宦官势力 。何进犹豫不决,袁绍又进言招外地军阀进驻京师,打压宦官势力 。
这两条都是很好的计策,只是第一条,何进没有执行,袁绍才提出了第二条计策,只不过何进千不该招到董卓进京而已 。
带兵勤王,其实袁绍更有优势,只是他会都考社会舆论的影响,不会干那种事,而董卓和曹操则不同,根本不考虑那么多,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一定会干,那怕是不择手段 。
02他能灭掉公孙瓒公孙瓒求学于卢植手下,与刘备是同学关系 。公孙瓒后来割据幽州,刘备也曾经投靠过公孙瓒,后来公孙瓒与袁绍连年混战 。最后因败给袁绍而自杀 。
赵云曾是公孙瓒账下的猛将 。
文章插图
03袁绍的最大弱点
袁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三个儿子彼此不和 。袁绍的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 。
按理应由长子袁谭为嗣,但袁绍偏爱幼子袁尚,想立袁尚为后 。
结果袁绍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二儿 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把袁尚留在冀州自己的身边 。
由此而产生兄弟之间的不和,其中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造成了部下的内讧 。参谋审配、逢纪追随袁尚,辛评、郭图追随袁谭,各立山头,双方互不相容 。废长子另立后嗣,历来都会留下后患 。袁绍明知故犯,执意要以幼子袁尚为后,实在是不够明智 。
分析自古成败论英雄,毕竟官渡一战,袁绍败了,而且没过几年,自己一命呜呼,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一辈子都被钉上了失败的耻辱,整个人的能力被低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推荐阅读
- 离婚协议书上写明债务由男方偿还,现在男方因拒绝偿还而被信用社起诉,这种情况会影响到女方吗?
- 网友爆料:站长被骗百度联盟广告费
- 高云翔董璇被起诉,最无辜的是董璇但她也有错
- 隔物灸用了是不是很怕热
- 婚内被骗钱可以定罪吗 婚内诈骗可以报案吗
- 听来的不算 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被“赌”害得家破人亡的吗?
- 张丹峰被爆出轨 “捕风捉影”的背后却是三个小时的共处一室
- 拖欠信用卡还款被银行催收,还款后信用卡到期,银行仍发新的信用卡欠款是否负有责任?
- 如果何进没有被十常侍杀害,何进能辅佐汉室,不让东汉灭亡吗?
- 曹操偷袭?颜良?,离10公里就被发现了,为何最终还是偷袭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