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三国东吴 , 守长江之险 , 居富庶之地 , 集 , 文有张昭等重臣 , 武有周瑜等良将 , 在鼎立的三国中 , 综合国力稍逊曹魏 , 但远在蜀汉之上 。辖六郡八十一州 。(郡类同省一级行政单位 。州非原九州内涵 , 而是郡下属地级市而已)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孙权 , 世称英雄 , 父兄两世经营 , 三任管理 , 创下基业 。其父孙坚 , 以勤王平乱 , 在宫中偶得传国玉玺 , 押袁术处借三千兵起家 , 兄小霸王孙策靠东征西讨 , 争得了一块根据地 , 至孙权 , 招贤纳士 , 赤壁一战定乾坤 , 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他知人善任 , 甚得东吴民心 , 一代明相诸葛亮只能采用东和东吴的国策 。连一代枭雄曹操都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内事不决问张昭 , 外事不决问周瑜 , 可见他治国有方 , 洞察力之敏锐 。

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 而他的错恰恰犯在最致命的地方一一接班人 。他死后 , 为争帝位 , 皇室贵胄兵戎相见 , 杀声四起 , 乱作一团 , 直至孙皓 , 为晋武帝所灭 。

其他网友观点

其实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行政区划 , 因为很明显的一点就是东汉时期的州是大于郡的 , 因为当时天下总共也就13个州 , 东吴又怎么可能占据81个州呢?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三国鼎立)

东汉刚刚建国的时候 , 沿用的是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 , 同时设立十三个州刺史部作为监察区 , 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汉灵帝时期 。因此在汉灵帝以前 , 东汉的一级行政区是郡或者王国 , 然后其下就是二级行政区县 。

但是到了汉灵帝时期 , 为了平定黄巾起义等叛乱力量 , 于是他下令将刺史改为州牧 , 掌管一州军民 。从此时开始 , 东汉的地方行政才由两级郡县制改为了州郡县三级制度 。

在当时一共分为十三个州 , 分别为司州(司隶校尉部)、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和交州 。汉献帝时期又从凉州分了一个雍州出来 , 所以到东汉灭亡时期 , 全国一共有14个州!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东汉十三州)

而东吴全盛时期则拥有扬州和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交州全境 , 因此最多占了不到3个州 , 后来孙权又从交州分出来一个广州 , 就成了4个州不到!

据《晋阳秋》记载 , 东吴在公元280年(这一年灭亡)时 , 设4州(扬州、荆州、交州和广州) , 43个郡 , 313个县!

至于我们熟知的“六郡八十一州”中的六郡指的是由孙策草创江东的时候打下来的江东六郡 , 分别为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陵和庐江 , 其中庐陵郡为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来的 。

这6个郡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扬州 , 除了北部的九江郡掌握在曹操手中 , 其他的都被孙策所控制 。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扬州刺史部)

之所以罗贯中会在《三国演义》中杜撰这样的行政区划 , 即将郡设于州之上 , 我猜测可能是受了明朝行政区划的影响 。因为当时明朝是采取的省府州县四级制(也有省州县三级制) , 其中的府就有点类似于汉末的郡 , 而明朝的州则比较类似于汉末的县 , 在这种情况影响下罗贯中最终就杜撰出了“六郡八十一州”这样的概念!

其他网友观点

所谓“六郡八十一州”其实是个非常错误的概念 。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有州 , 始于传说中的“禹贡” , 而真正出现“州”的概念则是西汉武帝时将“州”作为一级监察单位设立刺史 , 至东汉发展成正式的行政单位“十三部州” 。

而中国有郡则始于战国时各国废世袭采邑 , 改设不世袭的封君和主要位于边疆地带的郡县 , 最初郡、县地位相等 , 甚至县比郡高 , 到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 郡下设县 , 郡-县两级行政体制算是建立 。

到了东汉“州”从监察单位变成实际行政区划单位 , 州下设郡、郡下设县 , 州-郡-县这三级行政单位体系就此确立 , 此后一直到隋朝都没有变过 , 尽管因为州越来越多而郡、县数量变动较少 , 加上十六国、南北朝的割据和大迁徙 , 出现了边境地区同一个州名几个政权都有设立刺史、或名称相同的侨州、侨县 , 有的州完全是虚州 , 没有下属郡县 , 有的州只有一个郡 , 但州、郡、县这三级的大小次序却从未变过 。隋文帝废掉郡 , 由州直接管县 , 到了武则天时又废掉州 , 把州改名为郡 , 但州比郡大、郡比县大却从来没变过 。

回到三国时期 , 所谓东吴有六郡 , 这个是从刘备还寄居刘表手下时开始有的概念 , 其实所谓“六郡” , 是指当时扬州刺史部所辖的六个郡(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江、庐陵) , 这六个郡在汉末一共辖92个县 , 但孙权并没有都占领 , 有些原本孙策占领的县后来又丧失 , 如扬州州治最初在历阳(安徽和县) , 固然一直是东吴辖区 , 但东汉末迁寿春 , 那里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曹魏的领土 。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所谓“六郡”其实是扬州的六个郡

孙权占领扬州六郡大部后 , 不断进攻区域内的割据势力——山越 , 将被占领的山越地方设立新的县治 , 因此到赤壁之战前后号称拥有八十一个县 , 这八十一个县都在原来扬州六郡的范围内 , 简单说 , “六郡八十一州”实际上是“六郡八十一县” , 说的是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所控制的扬州境内版图 , 并非东吴建国时的版图 。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扬州的两个州治都在九江郡 , 但实际上这个郡的大部分一直不在孙氏控制下

赤壁战后东吴陆续控制了荆州一部、广州全部和交州大部(实际上广州是孙吴从交州分割出来的) , 东晋孙盛《晋阳秋》称 , 至公元280年 , 也就是东吴灭亡的那一年 , 整个东吴设扬、荆、交、广四个州 , 四十三个郡 , 三百一十三个县 , 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陈健梅老师则认为 , 东吴当时有四州、四十五郡、二都尉、一典农校尉、二属国、三百二十八县 。不论哪个概念准确 , 都远远超过了“六郡八十一县”的范畴 。


东吴的六郡八十一州,是怎么一个概念?

文章插图

交州原有南海、郁林、苍梧、九真、日南、合浦六个郡 ,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孙权分合浦立高梁郡 , 吴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以南海、合浦、郁林、高梁四郡为广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