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疏肝健脾化瘀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炙黄芪15g,白芍12g,三七3g(冲服),郁金
12g,丹参15g,香附10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5g,
山药20g,白茅根30g,炙甘草6g
【作用与功效】健脾益气,疏肝化瘀 。
【适应证】积聚(早期肝硬化)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张某,女,30岁,检验师 。初诊(1980年5月28日):自述1975年曾患急性黄疸性肝炎,于、,某县医院住院治疗后,黄疸退,但常觉乏困无力,颜面、下肢水肿,劳则加重,伴食欲缺乏,腹部胀满,连及两胁,大便不调,时干时稀,小便量少,月经量少且延后 。虽经多方治疗,但症状改善不着 。
自元月以来,症状似有加重,感两侧胁下胀满而撑,隐隐作痛,痛处固定不移,且腹胀日渐加重,时有振水音,饮食明显减少,易动气烦躁,面部青黯,形体消瘦 。被诊断为“早期肝硬化”,因治疗效果不理想,故转中医诊治 。
诊见:患者面色萎黄晦暗,形体消瘦,腹稍膨隆,肝区
压痛明显,脾大可及,质硬,触则疼痛,下肢浮肿 。舌质紫黯、舌底有瘀丝、苔薄白,脉沉弦无力 。辨证:肝气郁久,血瘀不行,损及脾气,发为积聚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化瘀 。方药:炙黄芪15g,白芍12g,三七3g(冲服),郁金12g,丹参15g,香附10g,白术10g,当归10g,茯苓15g,山药20g,白茅根30g,炙甘草6g.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伤湿止痛膏撒少许七厘散外贴两胁下;丹参注射液(2ml)50支,每日1次,每次2支,肌内注射 。
治疗25天后,自觉诸症减轻,浮肿消失,精神好转,饮
食增加,可上半天班 。4月25日在某医院复查肝功能好转,以前方稍事化裁继续服用 。6月3日复诊,诸症痊愈,肝功能化验正常,5月份已可全天上班 。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为代拟 。
腹部肿瘤、肝脾大及增生性肠结核、肝硬化早期、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在发病过程中,可出现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等临床表现,似属中医学积聚病证的范畴 。
因积聚一证所涉及的病种甚多,病情轻重、缓急差异很大,因此,应尽可能结合现代各种检查手段,首先明确西医诊断,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然后可按照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辨证论治,切不可贻误病情而失治误治 。
积聚的发生,多因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其他疾病经久不愈所致,病变可累及多个脏腑,但主要责之于肝脾失调,气血郁滞 。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痰湿凝滞,热毒内生而成积聚 。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篇》:“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并认为其发生与寒邪外侵及内伤忧怒,以致“血气稽留”“津液涩滞”,着而不去等因素有关 。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亦日趋完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强调积聚发病与七情相关;金元时期《治法机要》一书认为人体正气亏虚是积聚发病的重要因素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认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在治疗上把攻、补两大法与积聚病程中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云:“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强调治疗本病应“屡攻屡补,以平为期”,为后世众多医家所遵从 。
概言之,情志郁结,饮食损伤,感受邪毒,而致气血积
滞是形成积聚的重要病理;湿热、风寒痰浊均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 。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各种致病因素常交错夹杂,混合致病 。发病过程中,存在着痰瘀交结,气血津液虚滞,正虚邪结,虚实互现;且因患者体质不同,所表现的病情轻重差异甚大,辨证与治疗有相当大的难度 。
临床所见,肝硬化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肝慢性弥漫性炎症,或广泛的肝实质变性和坏死逐步演变的后果 。通常认为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多由肝气郁滞引起,因而疏肝理气法为治疗常法 。肝主疏泄,与大脑皮质、自主神经及内分泌功能有关,而与现代医学的肝无涉,而“肝藏血”的功能,则与现代医学的肝关系较密切,肝炎、肝硬化,是肝细胞内的充血郁血,是血在肝内的郁滞,肝络瘀血阻塞形成肝硬化 。
这并不是由于精神情志的抑郁所引起的当邪毒侵犯肝,首先造成肝炎症充血,进而变性坏死,均属郁血状态,其外在的肝郁气滞症状,乃由肝血瘀滞引起 。肝为藏血之脏,瘀血蕴积则肝大坚硬,瘀血阻于肝脾脉络,散发于皮腠之间,故在头颈胸臂等处出现血痣(即蜘蛛痣,中医称蟹爪纹);肝血瘀阻不通,则右胁刺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面色晦暗或黝黑,也是血行不畅,脉络瘀滞而形之于外的表现,舌质紫、青紫黯或有瘀斑,更是瘀血的证明,因此,肝硬化的致病实质是瘀血郁肝 。
有学者指出,在治疗上,如采用疏肝理气为主的方法是不够全面的,应采用活血化瘀法使肝血行畅通,瘀血化除,瘀血化则血行更畅,血行畅则瘀无所留,肝气亦得畅通而无所窒碍,因而可改善肝硬化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肝功能情况 。
此时兼顾理气则可,但不可理气为主 。
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肝炎、肝脾大、早期肝硬化(即使是晚期高度腹水)是经得起检验的,似较单纯“疏肝理气”
效果为好 。此法不但可以改善体征症状,尤其对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有显着改善 。如顽固的胁痛,腹胀,食欲缺乏,唇黑面晦,舌边紫斑,皮下出血,微血管扩张,目赤黄浊,失眠心烦等用此法治疗,可以获得改善,化验方面如转氨酶、锌浊度、麝香草酚絮状、麝香草酚浊度试验均可见下降,蛋白电泳方面可以纠正白球蛋白的倒置,γ球蛋白的升高可以下降,其他如黄疸指数、碱性磷酸酶等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
【张学文疏肝健脾化瘀方的配方组成】推荐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方):大黄90g,桃仁20枚,土鳖虫20枚 。大黄用制者不会引起便秘,生者常用会引起便秘 。剂量改今秤10g,其他二味亦改作9g 。原为丸剂煎服,今改作煎剂 。个别病员始服或有便溏、次数增多,但连续服用即转正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