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文黄汗不止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茵陈30g,白术12g,茯苓15g,郁金10g,焦
【张学文黄汗不止方的配方组成】三仙各10g,黄连3g,苍术10g,栀子10g
【作用与功效】健脾利湿清热 。
【适应证】黄汗 。
【张氏临证心得】曾治李某,女,58岁,咸阳市郊农民 。
初诊(1993午9月11日):遍身出黄汗,色黄量多,质黏,使内衣沾黄 。目黄,言语低微,疲乏无力,纳差,脉细弱,舌体胖 。前医按“湿热证”论治服药15剂无效 。辨证:脾虚湿热证 。法:健脾利湿清热 。方药:茵陈30g,白术12g茯苓15g,郁金10g,焦三仙各10g,黄连3g,苍术10g,栀子10g,6剂 。复诊(1993年9月25日):服上方后效显,黄汗减少,目已不黄 。现仍纳差,乏力,发热,睡眠不佳 。
继用上方加炒枣仁30g,炙黄芪15g,党参10g,白芍10g,丹参15g,6剂,药尽而愈
【解读赏析】方名为编选者暂拟 。黄汗比较少见,偶见个案报道 。前医按湿热论治,服药15剂无效,关键是忽视了疲乏无力、脉细弱、舌体胖、语声低微等脾气虚症状,而是一个脾虚湿热夹杂证 。故方中加用白术、茯苓、苍术及党参、黄芪后,症状迅速改善 。此病例说明中医辨证准确对于疗效有重要作用 。对于黄汗这种少见奇病,只要遵循中医理法,是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的 。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谓:“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 。”
后世医家往往将黄汗同于身目发黄的黄疸,如《证因脉治·黄疸论》说:“黄汗之症,眼白黄,面皮黄汗出染衣如黄柏汁 。”《医学心悟》进一步肯定说:“出汗染衣,名曰黄汗,皆阳黄之类也 。”肯定黄汗是阳黄的一种但实际上黄汗与黄疸不尽相同,黄汗可以是阳黄的症状之一,同身目发黄并见;也可以仅汗出染衣而黄如柏汁,而身目并不发黄 。本文所述的黄汗主要指后者,至于黄汗且又身目发黄的黄疸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荣气也 。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去水加目)(润字去水加目)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痛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
《证因脉治·黄疸论》:“黄汗之脉,洪大者愈易,细涩者瘥难 。营卫壅闭黄汗:汗出如黄柏汁发热,身肿困重,皮中如有虫行,口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沉 。”湿热蕴积黄汗:汗出色黄,发热,身微肿,胁痛纳呆,口苦,溲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
一般认为汗出伤湿,湿热交争为黄汗的主要病因病机,也有湿热郁阻、熏蒸肝胆,致使胆液疏泄失常,及脾胃积热、湿热熏蒸而成黄汗之说 。临床报道中,对黄汗伴有发热者,有以解表祛湿法为治,用桂枝加黄芪汤;或以健脾除湿法,用芪芍桂酒汤化裁;对湿热熏蒸肝胆之黄汗,有以芳香化湿佐以利胆法,用甘露消毒饮加减;对阳气虚弱,水湿内停之黄汗,可用茵陈术附汤以温阳祛湿为治 。
推荐阅读
- 张学文疏肝奔豚汤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夜游症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白细胞增多症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独活寄生丹参汤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淸热通络去痹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补中益气汤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腰肌劳损方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金匮肾气四物汤的配方组成
- 张学文参苓白术散化裁的配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