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眩晕,阴虚阳浮,益阴潜阳,兼调脾胃方的配方组成
【配方组成】红参一两,茯神一两,山茱萸二两,枸杞子一两,肉苁蓉二两,怀山药三两,黄精二两,炙龟甲(打碎)四两,黑芝麻(炒香)三两,磁石(打)二两,珍珠母(打)二两,潼蒺藜二两,砂仁(打)五钱,白术一两,陈皮五钱,莲子肉(打)二两,龙眼肉一两.上药浓煎3次,去渣再浓缩,加蜂蜜为膏.
【作用与功效】益阴潜阳,兼调脾胃.
【适应证】眩晕,恶心,呕吐,失眠多梦,纳差,腹胀
嗳气,梅尼埃综合征.
【蒲氏临证心得】曾治薛某,男,59岁,1962年12月
3日初诊.时发眩晕10余年.发时如立舟车,恶心,呕吐,以春发为多,失眠多梦,纳差,腹胀嗳气,口干喜热饮,时有手指颤动,大便秘结时夹稀水,小便正常,肝稍肿大,肝功能正常.脉寸尺弦细,两关弦大而空;舌正无苔,边有齿痕.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属阴虚阳浮,治宜益阴潜阳,兼调脾胃.处方:红参一两,茯神一两,山茱萸二两,枸杞子一两,肉苁蓉二两,怀山药三两,黄精二两,炙龟甲(打碎)四两,黑芝麻(炒香)三两,磁石(打)二两,珍珠母(打)二两,潼蒺藜二两,砂仁(打)五钱,白术一两,陈皮五钱,莲子肉(打)二两,龙眼肉一两.上药浓煎3次,去渣再浓缩,加蜂蜜为膏,每早晚各服三钱,温开水冲服.感冒时停服.1963年3月8日复诊:药后头晕已消失,胃口渐好,停药则腹胀痛,食纳减退,饮食无味,口干喜热饮,大便干结,夹有黄水,矢气较多,小便正常,寐差多梦.脉两寸尺沉细,两关弦有力;舌质正常,中心微有黄腻苔.属阴虚脾弱,肠胃失调.仍以原方略加减为膏.
处方:茯神一两,山茱萸二两,枸杞子一两,肉苁蓉一
两,山药三两,黄精二两,炙龟甲(打)四两,黑芝麻(炒香)二两,珍珠母(打)二两,潼蒺藜二两,砂仁(打)五钱,白术五钱,炒枳实五钱,莲子肉(打)二两,龙眼肉一两,火麻仁(打)三两.上药浓煎3次,去渣再浓缩,加蜂蜜为膏,每早晚各服三钱,温开水送服.感冒停服.12月11日三诊:服药后,诸证均好转,腹胀消失,纳谷转佳,眠差疲倦,看书时头晕,大便转正常.脉弦细,舌正无苔.继服前方,以资巩固.
【解读赏析】阴虚脾弱,虚阳上越,用滋补肝肾,益阴潜阳,兼调和脾胃,药中病机.蒲氏治眩晕、梅尼埃综合征,多注意益中气调脾胃,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张景岳语).
还曾治李某,男,57岁,已婚,干部,1961年4月17
日初诊.从1952年起头晕,当时晕较剧,如立舟车,感觉周围环境转动,呕吐,血压低,耳鸣如蝉声,于1953年、1957年均同样发作过,西医检查有耳内平衡失调,诊为梅尼埃综合征.近2个月来头晕,不能久看书,稍久则头痛头晕,胃部不适,有欲吐之感,并摇晃欲倒,纳减退,体重亦减,常嗳气,矢气多,大便正常,晚间皮肤发痒,西医诊为荨麻疹,影响睡眠,噩梦多,小便频,有少许痰,有时脱肛,脉弦细无力,舌淡无苔,根据脉证认为属中虚脾弱夹痰,兼心气不足,治宜先益中气调脾胃,佐以宁心理痰,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炙黄芪四钱,党参二钱,柴胡八分,升麻八分,白术二钱,当归一钱五分,陈皮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茯神二钱,炒远志一钱,法半夏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5剂,隔天1剂.5月12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均见轻,由于看报稍久,于6天前失眠严重,经某医院诊治,给予镇静药后稍好,但大便有时干燥,近日二便尚调,脉迟滑,舌正中心苔薄腻,似有食滞之象,仍宜调和脾胃,健强中气兼消滞,原方黄芪改为二钱,加酸枣仁二钱,焦山楂一钱,服3剂.5月31日三诊:服上药后自觉很见效,食欲及睡眠好转,二便调,精神佳,看书写字时间较前长久,但超过2小时就觉烦躁及头部发紧,小便下常,脉虚,舌正无,宜心脾肝并调,以丸剂缓治.以补中益气丸八两,每早服二钱,归脾丸八两,每晚二钱,感冒时停服.药后头晕失眠等症基本消失.
盖眩晕病.其病因较多,古人有风眩之说,始见《黄帝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孙思邈等均认为肝风引起眩晕.痰眩之说,始见于《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亦认为:"无痰不作眩."《济生方》等亦主张胖人停饮而眩.尚有火眩之说,刘河间认为由风火引起.
王肯堂以为由火致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另有虚眩之说,《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等亦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但虞搏等则主张下虚上实而眩.
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均可引起眩晕,治当随证、随人、随时而辨.
蒲氏之治用膏方,膏方又称膏剂,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膏方多数用来治疗外科疮疡疾患.到了晋代,膏方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用或内服治疗疾病,这是膏方运用的一大进展.及至明代,膏方运用范围有了进一步发展.作为调养身体,防治疾病的补品,起到了抗老延年的作用.清代,膏方有了新的变化,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近代,除了外用膏方的剂型、用途日益丰富多彩外,并借鉴前人的经验,形成了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滋补身体的内服膏方.冬令进补是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保健方法.
内服膏方,分下列两种:一、成药:例如用益母草制膏的叫益母膏,治疗痛经;用枇杷叶制作膏的叫枇杷叶膏,治疗咳嗽.还有雪梨膏、二冬膏、桂圆膏等.这些膏方的组成内容比较单纯,药味不多,制成成药,便于选用.二、膏滋药:先经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详细辨证分析后,给予处方.将药浓煎,去渣取汁,再根据不同病情需要,加入适量的冰糖、饴糖或蜂蜜,并配以驴皮胶、鹿角胶(代)等,浓缩收膏,这种膏方俗称"膏滋药",用调补身体,防治疾病.
膏滋药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饮片指中药材经过加工处理而成,丝、块、段形状,方便煎煮.糖类及胶(膏)类:胶类一般以阿胶为主,也可用鹿角胶(代)、龟甲胶、鳖甲胶等.中草药是苦的,矫味大多用冰糖,糖尿病病人可用作甜味剂.细料:指一些贵重的中药和研末吞服的中药,如野山参粉、鹿茸粉、琥珀粉、胎盘粉、羚羊角粉(代)珍珠粉等.一些另煎的中药,如红参、西洋参、冬虫夏草、西红花也属细料,有时在膏剂中加入一些辅料如黑芝麻、核桃仁、黑枣等.
膏方的功效:补虚扶弱.虚弱是指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较低,不一定具有临床检验指标的异常.凡是气血不足、五脏亏损、素体虚弱者或因外科手术、妇女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恢复期出现的各种虚弱症状,都可以用膏方调养.膏剂药性缓和持久,又便于久服或贮藏,对各种虚证有独特功效.特别是冬令时期,人体肌肤致密,对滋补营养性物质更能藏而不泄,如能抓紧这段时间,选用适当膏方进补,有投资少、收效大的优点.
经常服用膏剂,必能增强体质,使虚弱者恢复健康.防病治病,膏方不仅用于虚证,也能治疗实证.如外邪侵袭或自身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湿热、痰浊、淤血等瘀积体内,引起各种病证,也可通过内服膏剂治疗.
众所周知,市售枇杷膏治痰热咳嗽,益母草膏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治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抗衰延年,中、老年时期是体质由盛转衰的时期,中年工作负担较重,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体虚或未老先衰的各种病症,如失眠、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耳鸣、记忆力衰退等,严重的可积劳成疾甚至早天.所以中年人及早进行健康投资,经常自制膏方内服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是非常必要的.老年人气血衰退,脏腑功能低下,如能重视调养,长服膏方以益气养血、防病治病,必能延缓衰老、益寿延年.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由于冬季出汗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容易贮藏起来,所以这时是进补的最好时节.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适宜膏方.因为膏方具有养脏腑、补气血、补正气等作用.膏方就是用多味中药煎熬而成的黏稠状制剂.根据中医理论,膏方起着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治"未病",也就是说,当人体出现亚健康但还没有疾病的时候,用膏方调理预防;二是"辨证施治",也就是根据人的生活起居、病史、疾病症状、饮食嗜好等进补,使病后体虚的人得到调理,有疾病的人来年少发病或不发病.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不同身体状况采用个性化的进补方式.正因为膏方有强健身体、防老抗衰、防病治病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蒲辅周眩晕,阴虚阳浮,益阴潜阳,兼调脾胃方的配方组成】膏方适宜人群:亚健康人群,如经常失眠、容易疲劳、容易患病、抵抗力差的人;久病缠身、肺肾两虚、病后体虚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久咳不愈、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的人;小儿脾胃病(如厌食、疳症、慢性腹泻)贫血、支气管哮喘、慢性扁桃体炎、遗尿、性早熟、汗症及抵抗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儿童在冬季通过合理的膏方调补,能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增进食欲,助长发育.但儿童发育迅速,具有生机勃勃的生理特点,滥用补品可引起兴奋少寐、厌食腹胀、性早熟等,因此儿童进补必须严格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因人因地因病因体质进补.
膏方服用时间一般在立冬后,冬至到立春前服用效果最佳.每次一汤匙,用少量温开水化开,早晨空腹或者晚上睡前空腹服用.膏方最好存放在冰箱里,以防霉变.服用膏方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不宜饮浓茶或与牛奶同服.当突然患感冒发热、腹泻、呕吐、咳嗽、咳痰等急性病时,应先暂停服用膏方,等病愈后再继续服用.
同时,配合饮食调理、经常运动能使膏方药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推荐阅读
- 蒲辅周清少阳,镇厥阴,泻阳明,宗温胆汤加味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荆防升麻葛根汤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三才封髓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侧柏止血汤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小儿食积发热方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香苏枳桔汤加味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竹叶石膏汤化裁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射干麻黄汤的配方组成
- 蒲辅周四物汤的配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