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刀郎文化
刀郎文化是来自于维吾尔族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的文化 , 它也承载着新疆人民的成长记忆和生活方式 。源远流长的刀郎文化已成长为维吾尔族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不仅在国内受欢迎 , 它还在国外享有一定的盛誉 。
下面的新疆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刀郎文化的内容 ,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1、刀郎文化是民间文化 , 现在主要表现在歌舞方面 。
刀郎文化是维吾尔文化的一个分支 , 具有独特之处 , 因此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 , 多次到刀郎地区探索 。但收效甚微 , 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是以民间形式存在着 , 无固定的内容 , 无文献典籍记载 。它没有龟兹文化那么古远、深厚 , 流传得那么广泛 , 影响那么大 。清朝乾隆年间开始从周边各县移民到阿瓦提垦荒 , 人口速增 , 刀郎文化也开始融于外来文化中 , 并逐渐淡化 。多元文化的融合使阿瓦提县的民间文化向前发展了 , 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
2、刀郎文化中生产劳动和爱情是主要内容 。
刀郎舞(又称“刀郎赛乃姆”)主要表现刀郎人狩猎的过程 。先是悠扬的散板 , 歌手引吭高歌 , 并伴有“哎呀呀”的伴词 , 这是呼唤人们准备打猎 。“奇克特曼”阶段的舞者双手左右摆动、左右半转 , 是表现猎人将浓密的灌木拨向两边寻找猎物 。男女成对舞蹈中女舞者时而高举右手 , 时而又高举左手 , 是为男猎手举着火把照明的动作 。
第二阶段“赛乃姆”中 , 舞蹈动作随鼓声变快转向激烈 , 两人忽而臂膀紧靠 , 忽而旋风似的散开 , 随即迅速回身 , 退步伫立 , 双手拉开似弯弓欲射 , 这是发现猎物冲上去展开搏斗的舞姿 。狩猎胜利 , 舞蹈的气氛热烈而欢快 , 所有舞者单独地时而向右、时而向左旋转 , 这个阶段被称为“色里热玛” 。舞蹈中表现的狩猎活动是由男女配合共同完成的 , 表现了男女共同劳动中亲密无问的关系 , 这比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的夫妻关系亲昵许多 , 也表现出了刀郎人男女共同维系生存的紧密性和深厚的、默契的情爱 。
【走向世界的刀郎文化】在刀郎木卡姆的民歌中 , 爱情往往是主要内容 。如常闻的《旅人歌》中就有这样的唱词:你穿着雪白的裙子 , 镶着鲜红的花边 , 等待着心上的人儿 , 呆呆地坐着望眼欲穿 。你穿着美丽的丝裙 , 手捧鲜花在门外留恋 , 热恋着心上的情郎 , 却掉进了灾难里面 。你是多么好的姑娘啊 , 就像含苞的花蕾一般;我想送一束花给你 , 又怕双手打颤 。
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 , 经塔克拉玛干沙漠一路北去 。在叶尔羌河两岸 , 有广袤的草地荒原和繁盛的原始胡杨林 , 还有在这片绿海中繁衍生息的刀郎人和他们的文化 。如今 , “刀郎文明”、“刀郎文化”、“刀郎艺术”、“刀郎风格”等词汇已成了时髦用语 。
13世纪 , 蒙古人兴起于漠北高原 , 他们征服了亚洲和东欧 , 建立了蒙古帝国 。天山以南及中亚广大地区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 , 察合台死后 , 蒙古宗王为了争夺继承权 , 引起了长期的军事纷争 。从14世纪末到16世纪末的两百年间 , 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汗国)分裂为许多互不统属的小王国和“地面” , 相互征战 。
为了躲避战乱 , 人们纷纷外逃 。其时的蒙古贵族是封建农奴主 , 他们大量掠夺贫民为奴 , 在自己的部落、庄园里从事劳动 , 充实自己的军队 , 刀郎人就产生于这些难民和奴隶 。(在察合台时期 , “刀郎”一词是“集中”、“成堆地聚在一起”的意思 。)他们不堪忍受欺侮 , 为了反抗压迫剥削和躲避战争的灾难 , 就逃到叶尔羌河下游平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胡杨林里 , 聚在一起过着自由自在的迂徙流浪生活 , 于是就有了“刀郎”的称谓 。
刀郎入反抗压迫 , 争取自由幸福的信念 , 吸引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穷苦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 “刀郎”不断壮大 。初时的刀郎人是蒙古杜格拉特部与维吾尔人融合而成 , 后来的刀郎人已并不限于某个民族的人了 , 而是各民族下层阶级的组合 , 并成了反抗统治者而自立的人的代名词 。
在漫长的岁月中 , 刀郎人在远离人世的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狩猎游牧 , 或从事落后的农耕 , 与大目然作着不息的抗争 , 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闭塞的环境里 , 刀郎人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化、艺术和心理特征 。到清朝初年 , 已与其他维吾尔人迥然有别 。“此等回人 , 以迁徙为常 , 性与各城有异" , 已成为“回子中别一种了”(椿园《西域风土记》) 。
阿瓦提县在叶尔羌河流域 , 叶尔羌河夏秋季节洪水泛漫 , 到处都是原始胡杨林和广袤的草地荒原 。“胡桐杂树 , 漫野成林 , 自生自灭 , 枯倒相积 , 小山重复其闻 , 多藏猛兽 。水草柴薪 , 实称至足 。”(清朝肖雄《听园西疆杂述诗》)“今阿克苏之西 , 地名‘树窝子’ , 行数日程 , 尚在林内 , 皆胡桐也 。”(清朝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五《木类胡桐泪》)便是对当时阿瓦提境内原始胡杨林的写照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人们还习惯地称阿瓦提县为“树窝子” 。林中和荒野、河沼草地上有老虎、野猪、狼、黄羊、马鹿、野骆驼、猪熊、狐狸、野兔、野鸡、野鸭、大雁、鹤类等飞禽走兽 , “密林遮苇虎狼稠 , 幽径寻之麋鹿游” 。这样的地方 , 自然成了刀郎人狩猎游牧的理想之地 。15世纪末 , 刀郎人就开始在今阿瓦提县乌鲁却勒乡等地及叶尔羌河畔生活 , 后来随人口的增加 , 逐渐向北扩散 , 并从事农耕生产 。
推荐阅读
- 雪域高原的舞蹈文化“丁青热巴”
- 民间传统武术—何家棍
- 独树一帜的群众艺术“聊斋俚曲”
- 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 西餐的做法步骤 怎样做西餐
- 老式火锅清汤做法和配方 家庭版清汤火锅的做法分享
- 红烧茄子的家常做法步骤 做红烧茄子的步骤
- 香菜拌胡萝卜丝怎么做 制作香菜拌胡萝卜丝的方法
- 包菜卷的做法和配方 包菜卷如何做
- 盐咸鸭蛋怎样做 制作盐咸鸭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