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消化功能紊乱医案、配方

消化功能紊乱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消化功能紊乱医案、配方】消化功能紊乱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也常伴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因此必须详细询问有关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其原发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厌食是儿科医生经常遇到的主诉.关键要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应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实证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
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常用保和丸方加减.虚证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临床应用】
殷氏于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36例.全部病例均为儿科门诊患儿,男16例,女20例;年龄18个月~6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3.5个月.予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物组成:制半夏6g,黄连3g,煨干姜3g,党参10g,茯苓10g,炒麦芽10g,鸡内金6g,砂仁(后下)3g,大枣10g,炙甘草3g.腹胀明显加木香、莱菔子;口吐清涎,大便稀溏倍干姜,加肉豆蔻;手足心热,溲黄加胡黄连、莲子心;口渴多饮,舌红苔少加沙参、玉竹;体虚易出汗加黄芪、防风、煅牡蛎.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0日,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控制8例,显效16,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
【病案举例】
陆某,男,5岁.2005年9月16日初诊,食欲不振3个月.表现为进食后易饱胀,甚至恶心欲吐,大便溏薄,每日2~3次,舌淡、尖边红,苔薄腻,脉弦.辨证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治宜补益脾胃,和中降逆.拟方:半夏10g,黄连5g,干姜5g,党参15g,茯苓15g,焦山楂15g,麦芽15g,大枣15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3剂后进食增加,无恶心呕吐,大便正常,再服3剂进食量接近同龄儿童,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若婴儿期未按期添加辅食,或过食肥甘之品,或贪吃零食、冷饮,均可损伤脾胃,产生厌食.
另外,罹患他病,失治误治,损伤脾阳胃阴;或胎禀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致脾胃薄弱,也可使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恶进食.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脾胃不和,纳化失职是主要病机.小儿厌食的治疗以和为贵,以运为健,运脾和胃为基本法则,投以轻清之剂和顺脾胃转运之机,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半夏泻心汤系传世名方,其主证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呆滞,湿浊中阻,升降失常.临床上多种病证,只要存在脾胃功能失调,中焦气滞,运化失司的病理改变,均可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半夏泻心汤中有味苦性寒的黄芩、黄连,又有味辛性温的半夏、姜,一升一降,调和气机,一温一寒,协调阴阳.人参、甘草、大枣扶正补虚,顾护胃气,并缓和方中大辛大苦之品.诸药合用,可通达中焦,和顺胃气,恢复脾运胃纳的功能.故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实质是以"和"为理念,和其阴阳,和其气机.此作用与厌食症的治疗原则不谋而合,因此用该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很好的疗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