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心血管神经症医案

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神经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大多发生在中、青年,以20~50岁较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 。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病人的10% 。本病客观检查无疾病证据,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
【心电图常见窦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可见ST-T改变,但主要局限于Ⅱ、Ⅲ、aVF导联,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发病过程中有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症状,尤其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症 。
常因过劳、精神创伤或情绪激动时加重,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而现代医学在明确诊断后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
本病预后良好,但长期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
心血管神经症属于中医“心悸”、“胸痛”、“郁症”的范畴 。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特别是妇女面临着生理、心理、工作上的问题,容易被情志所伤,导致本病的发生 。故本病与情志关系最为密切,或因情志不畅,忧郁过度,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或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因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或因烦劳苦读,损伤心阴,心神失养而发病 。正如《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中医学认为“心藏神”、“心主血脉” 。患者多由平素心虚胆怯、情志不畅、暴惊暴恐损伤心气,扰乱心神,或因心脾气虚不能养心,或因肾阴不足、心火内动,或因心阳不振、心气虚弱而致病 。“心主神明”,“心者,精神之所舍”,故悲、哀、愁、忧则心动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动就是心脏血管功能发生紊乱 。中医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上有明显的优势,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补养心脾、滋阴降火等法治疗,一般效果显着 。
【临床应用】
郝宪恩用乌梅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50例乌梅丸基本方:乌梅6g,桂枝10g,黄柏、川花椒、细辛、干姜各5g,当归、党参、炮附子(先煎)各12g,黄连9g 。心悸明显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先煎)、磁石(先煎)各18g;胸痛明显者加丹参18g,蒲黄12g(包煎);焦虑失眠者加酸枣仁40g,合欢花15g,远志10g气短乏力明显者加黄芪12g;纳呆、便者加茯苓12g,白豆8g(后下) 。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原有症状无变化 。治疗结果:服用中药7~21剂,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
【病案举例】
郝宪恩观察病例:患者王某,女,35岁 。于2002年4月2日来诊 。患者身体消瘦,自述1年来常因工作紧张出现胸闷、胸痛,气短乏力,心烦不安,失眠易惊,精神不佳,头昏,记忆力减退,纳少,口服多种西药如谷维素、维生素等,未见好转 。查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按之减 。心电图检查未见ST-T改变,心脏彩超正常 。诊为心血管神经症 。中医辨证为肝木虚寒,疏泄不利 。方选乌梅丸加减 。药用:乌梅6g,炮附子(先煎)、蒲黄(包煎)、当归、党参各12g,桂枝10g,川花椒、细辛、黄柏、干姜各5g,黄连9g,酸枣仁40g,丹参18g,黄芪15g.服上方7剂,病人述症状大为改善,偶感寐差,上方加远志10g,继服14剂,诸症皆愈 。
按:本例病人为肝木虚寒,肝失疏泄 。《问生气通天论篇》
【乌梅丸加减治心血管神经症医案】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旺,则轻捷矫健 。肝应春,主春生之气,肝之少阳之气升,方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故《读医随笔》曰:“肝者贯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 。肝为心之母,肝气通则心气和”(《明医杂着·医论》若肝阳馁弱,肝失疏泄,“母病及子”,上则影响到心,“肝气滞则心气乏”(《明医杂着医论》) 。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等诸多方面,表现各有不同,主要有心中懊恼,焦虑紧张,心神不宁,心悸,胸痛,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子盗母气”,下则影响到肾 。“精血同源”,肝与肾生理上相互资生,病理上又相互影响,盛则同盛,虚则同虚 。肝失疏泄,日久伤及肾精,肾精不足,表现出头晕目眩,耳鸣健忘,腰酸软,易惊恐,男子可有阳痿、遗精、早泄,女子可表现出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乌梅丸方中用肉桂、细辛、川花椒、干姜、附子等众多辛热之品,共扶肝阳,意在强肝助阳,以使春升之气得以升发;黄连、黄柏化其阳郁之热,寒热并用,调理阴阳;人参补肝之气;当归补肝之体;乌梅敛肝之真气诸药合用以使肝得以升发,舒启春升之气得以升发,人犹沐春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