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减治高血液黏度综合征医案
高血液黏度综合征是指血液黏度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液流变性指标的检测来判断患者的血液黏度的异常改变 。
中医辨证多为血瘀证,与老年性疾病关系密切 。临床上运用四物汤加味治疗高血液黏度综合征,治疗前后对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观察,效果显着 。
【四物汤加减治高血液黏度综合征医案】【病案举例】
唐氏30以参芪四物汤为基础方治疗本病130例,疗效显着 。药用:黄芪30g,丹参10g,生地12g,川芎10,当归6g,赤芍10g,三七粉3g,鸡血藤15g 。气滞者加郁金10g,延胡索10g;肾阳虚加菟丝子12g,杜仲10g;肾阴虚加山茱萸10g,五味子6g;痰湿热盛加虎杖12g,陈皮6g,瓜蒌壳10g 。上药每日1剂,加水500ml浓煎至200ml,复煎将药汁混合掺三七粉,分早晚2次服,连服1个月后统计疗效 。治疗期间除针对原发病使用降压、降糖、扩冠、止痛药卜,停用一切抗血小板、降低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影响血液流变学药物 。治疗结果:130例患者用药1疗程后,12次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的头晕、头痛、胸闷、气急、肢体麻木、眼朦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
副作用:治疗后肝肾血尿常规无异常,出凝血时间正常;有极少数服药后出现腹部不适、大便溏烂,嘱减服半量或少量频服或加用白术12g后症状消失 。
按:血液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流动性和黏性被公认为是显示和反应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特别是微循环系统功能的综合指标 。业已证明,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性的改变是引起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而且一些心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诸如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精神紧张等,也可通过促使血液的流动性异常和黏性增高这一途径,诱发和加重疾病 。中医学认为气血虚损兼夹瘀血是老年病的重要特点 。
治疗基本原则是着眼于整体,通补兼施,用药宜平和,祛邪应慎攻伐 。活血化瘀药有破瘀祛邪之功,但在攻伐之时往往耗散精血、劫夺元气,邪虽去而正不复 。参芪四物汤正是针对此种情况,筛选活血化瘀药中疗效确凿而性味平和之剂,如方中丹参及四物汤皆有明显的改善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解除血液浓、黏、聚化作用,田七粉、鸡血藤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配以黄芪补气培元,诸药配合,促进气血运行,通畅血脉,祛瘀而不伤正 。从观察结果显示,不论从临床症状还是血液流变指标,经该方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参芪四物汤加味是治疗高血液黏度综合征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药 。
推荐阅读
- 四物汤加减治高脂血症医案
- 四物汤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 四物汤加减治白细胞减少症医案
- 四物汤加减治肾性贫血医案
- 四物汤加减治急性泌尿道感染医案
- 汤圆怎么好吃 汤圆的做法
- 秋天常喝三种汤 去火又养生!
- 四种夏季降火汤 你还不赶紧看看!
- 白菜马蹄猪骨汤怎么做 白菜马蹄猪骨汤的烹饪方法
- 白菜豆腐汤怎么做好喝 白菜豆腐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