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加减治浮肿医案

水肿,俗称浮肿,常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心脏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及某些营养不良性疾病等,都可能出现浮肿症状 。但有些浮肿并非疾病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反应 。有如下5种:①特发性浮肿:有些20~40岁的女性,早起床后,眼脸及颜面常出现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 。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 。这种浮肿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②反应性浮肿:有些人特别是高温作业或身体较胖又不爱活动者,受环境温差的影响,因温热刺激,皮肤血管扩张,体液渗透并积聚于皮下组织,常在手、足等处发生浮肿,夏天过后,则自行消退 。但每夏必发,反复多年 。
③体位性浮肿: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可因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淤积而造成浮肿,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在直立体位时,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暂时性水钠潴留,也可引起水肿 。④经前期浮肿: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1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睑、手背、脚踝甚至双下肢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月经来潮时,排尿量增多,浮肿及其他症状可逐渐消退 。这类浮肿多与月经周期变化和体内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 。⑤药物性浮肿:为服用某些药物后,脸、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 。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等药物,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导致浮肿 。
【病案举例】
1.患者,女性,62岁,1996年10月18日初诊 。诊见:面目肿胀,胸满闷而胀,发热,恶寒,无汗,时有干呕,饮食不下,四肢均有浮肿,小便短涩,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微腻,脉弦而滑 。证属:水饮溢于肌表之浮肿 。治宜发汗解表,温阳利水,消肿 。方用小青龙汤加味 。处方:麻黄9g,桂枝9g,白芍9g,千姜9g,细辛3g,炙甘草6g,五味子6g,制半夏9g,大腹皮9g,薏苡仁20g服2剂后,诸症明显好转,拟小青龙汤合五皮饮再服2剂 。10月22日诊见:面目浮肿消失 。
按:风邪袭表,兼见寒邪,邪在其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卫阳被遏,故见发热、恶寒、无汗;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水相搏,推波助澜,故水肿起于面部,然后遍及全身 。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则肢体浮肿方用健脾化湿、通阳利水解表逐饮的小青龙汤和五皮饮,效如样鼓 。
2.李某;男,80岁,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史6年 。近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 。病程中无发热,原咳嗽、咳痰症状无加重,尿量无明显减少,平时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 。心电图检查为正常,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有心肌缺血的改变肝功能检验正常,血常规、小便常规检验未见异常 。X线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征象 。西医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 。经抗炎、活血化瘀治疗无效,改求中医诊治 。查体见:体型偏瘦,呼吸平稳,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白水滑,脉弦 。证属溢饮,给予小青龙汤加旋覆花、海蛤壳、海浮石,3剂治之,下肢浮肿消失,咳嗽咳痰症状也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守原方再进3剂,以善其后 。
【小青龙汤加减治浮肿医案】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将广义的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该患者素患支饮,现又以溢饮为突出症状,但总属广义痰饮范畴,给予小青龙汤涤痰化饮,效如桴鼓3.李某,男,64岁,2000年11月15日初诊患头痛身疼,发热恶寒3天,自服APC及板蓝根冲剂,不效 。今晨因下肢浮肿,身体疼痛沉重而就诊 。症见:无汗,咳嗽,痰量多而呈泡沫状,呼吸急促,舌苔白,脉弦紧 。证属饮邪泛溢表里 。治法:温散化饮药用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各9g,细辛、炙甘草各3g,五味子、干姜各6g,1剂后,微汗出,肢肿消退,身体疼痛沉重减轻,寒热已除咳喘咯痰犹在,仍拟上方,减轻麻、桂剂量继服2剂而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