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乳腺增生病医案、配方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乳腺增生病医案、配方】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妇女,尤其好发于大龄未婚女性、已婚未育或已育未哺乳者,部分男性患者亦患此病 。其临床特征是:单侧或双侧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常伴有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由于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雌激素水平相对过高,雌、孕激素之间的比例失调,使乳腺组织周期性增生与复原失常,复旧不全而致 。本病属中医学“乳核”、“乳癖”、“胁痛”等范畴 。女子以肝为先天,因肝主疏泄,肝气失疏,肝脾失调,气不化水,水湿内停,聚湿成痰,壅滞乳络,则血行不利;或脏腑功能失,,
常,气血失调,痰瘀并结,阻滞乳络,积而成块,不通致痛;痰瘀阻滞,新血不生,乳络失养,其痛益甚 。
【临床应用】
崔永会等用桂枝茯苓胶囊,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等制成 。每日3次,每次3粒,饭后服用 。连续服用3个月2001年7月~2002年7月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患者32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17~50岁,平均3.7岁,多以双乳多发性的乳腺结节、乳房胀痛等症状就诊 。其中32例均有乳腺结节,27例有乳房胀痛;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7.5年 。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后,以乳痛症状减轻或消失,以及体检或红外线、B超检查发现乳腺结节较前缩小或消失作为临床痊愈或好转的标准治疗3个月后,乳腺结节较前缩小或消失28人,占875%;乳痛症状消失者20人,占74%
戚玉华根据患者病情,对工作忙,常出差在外,或病症较缓不能坚持用汤剂治疗者,给予桂枝茯苓丸(胶囊),但疗程不得少于3个月经周期;对病症较重,久治不效,兼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者,予以汤剂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桂枝12g,茯苓12g,赤、白芍各10g,牡丹皮10g,桃仁10g,当归10g,丹参10g,乳香6g,没药6g,橘核12g,青皮10g,甘草3g 。加减痛引胸胁、肩臂者加炒柴胡6g,香附10g;经行腹痛者加艾叶6g,延胡索10g;月经不调、闭经、不孕者在运用上方的同时结合调周促排卵治疗 。上方每日1剂,分2次煎服,经期酌情服用或停服,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治疗乳腺增生1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53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已婚82例(其中已孕、生育者71例,未孕者5例,不孕者6例),未婚28例;单侧乳房发病者35例,双侧乳房发病者75例 。曾手术切除肿块者8列,全部病例均经红外线乳房透视、钼靶X线摄片或病理检查而确诊 。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疼痛,扪及肿块,呈片块或颗粒,,、
结节样,质中或韧,扪之游移,触之痛著,经前加重,经后有减,或伴胸胁、肩臂牵痛,或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甚或不孕 。根据患者病情及服药条件分别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或汤剂桂枝茯苓丸加减 。以乳房疼痛及肿块均消失为治愈;以乳房疼痛明显减轻,肿块减小2/3以上,质度明显变软者为显效;以乳房疼痛减轻,肿块减小1/3左右,质度变软者为有效;以乳房疼痛依然,肿块未见减小,症状未减甚或加重者为无效 。结果:治愈31例,显效43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64% 。
温秉强用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桂枝12g,茯苓15g,桃仁12g,白芍9g,牡丹皮10g,当归尾12g,赤、白芍各10g,川牛膝15g,炮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2g,青皮9g 。若肿块坚硬者,上方加浙贝10g、生牡蛎20g;乳房热痛者加连翘12g、柴胡10g、蒲公英30g;肿块痛甚者加延胡索24g、川楝子12g;兼有阴虚者加玄参10g、生鳖甲20g、天花粉15g 。于月经干净后第5天服用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饭后空腹服,20天为1个疗程,可用2~3个疗程 。2002年3月~2006年5月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42例,其中男3例,女39例;以30~45岁妇女居多,已婚者36例;病程在半年~1年者14例,1~3年者20例,~5年者7例,5年以上者1例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癖的诊断标准结合远红外线扫描检查,42例患者均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病 。方用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治疗结果:痊愈(乳房肿块完全消除、无症状反应)29例;良好(乳房肿块明显缩小,质地变软,症状明显改善)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5% 。
贾美春等用桂枝茯苓胶囊(由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等组成),每粒含成药310mg,每次3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周,月经期停药为1个疗程 。治疗观察期为3个月,同时三苯氧胺10mg,每晚睡前服用,共3周,月经期停药服药3周后根据检查情况,若肿块软化、疼痛减轻,则予停服三苯氧胺,继续服用桂枝茯苓胶囊 。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76例,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乳腺科门诊乳腺增生病患者,均为女性,病程6个月~13年,中位病程3.47年;年龄34~51岁,中位年龄43.64岁 。诊断符合以下条件:①乳房肿块,多数伴有疼痛并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②排除经前生理性乳房疼痛、青春期乳房疼痛及单纯乳痛症;③利用钼钯X线、B超等检测手段作辅助诊断,并排除乳腺恶性肿瘤 。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证,症见乳房疼痛和肿块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肿块呈团块状或片块状,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舌底脉络曲张,脉沉弦等 。予桂枝茯苓胶囊配合三苯氧胺 。近期痊愈:肿块及疼痛完全消失,随访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统计积分为0;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结节数量减少在1/2以上,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观察3个月经周期无加重,统计积分的降低达治疗前1/2以上;进步:肿块最大直径缩小或结节数量减少不及1/2,但增厚腺体明显变薄;疼痛有所减轻或不明显,统计积分的降低为治疗前1/2以下;无效:用药3个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疼痛不减轻,或反而加重,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治疗结果:共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76例,近期痊愈18例,占23.68%;显效43例,占56.58%;进步10例,占13.16%;无效5例,占6.58%;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为80.26% 。经治疗后乳房疼痛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疼痛消失32例,占42.10%;肿块也有缩小和软化,完全消失18例,占3.68%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分值和百分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服药第1个疗程时,乳房疼痛的缓解和消失以及肿块的缩小和软化只有25例,占32.89%;在服药第2个疗程时,疼痛的缓解和消失以及肿块的缩小和软化较为明显,有36例,占47.37% 。
【病案举例】
王某,女,29岁,2000年1月4日初诊,双乳疼痛伴肿块4年余 。4年前停止哺乳后发现双乳疼痛,并及肿块,以月经前为重,月经干净后症状消失,未予治疗 。1年后症状逐渐加重,疼痛较剧,或见刺痛,肿块增大、增多,有块状,亦有颗粒结节样,质韧不坚,按之游移,触之痛甚 。患者形体丰满,面现黧黑斑,询知月经后期量少,色黑有块,经血下之不畅,伴痛经,察其舌质紫暗,边见瘀斑,苔白腻,脉滑 。此乃痰瘀互结,乳络不通,胞脉痹阻,发为乳癖 。治拟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药用基本方配合调周治疗,经前期加红花10g,益母草10g;行经期加炒艾叶6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经后期加山药15g,苍术6g,白术12g;经间期加鹿角霜12g,菟丝子12g,炒川断12g 。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乳房疼痛消除,肿块消散,月经期、量、色、质正常,痛经亦愈 。嘱患者继以桂枝茯苓丸进服,以资巩固 。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按:笔者用桂枝茯苓丸旨在温化行血,利湿消,方中桂枝辛温通阳以畅乳络,温经通脉以开塞滞;茯苓利湿以除痰,虽利而不损阴,且益脾健运,以杜生痰之源;牡丹皮、桃仁、芍药活血化瘀,芍药苦酸善开阴结,与桂枝相配调阴阳而不伤血;另配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养血活血,橘核、青皮行气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共奏化痰散结、活血消之功 。
刘某某,女,36岁,已婚,2004年6月8日就诊,未孕,双侧乳房内有数个大小不等之结块伴有疼痛2年余,尤以左乳房外下象限有2cm×3cm肿块,疼痛2年余,平素性情急躁,肿块胀痛伴胁肋,、
痛,查舌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为乳腺增生病,辨证属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之剂,方用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汤加香附12g、三棱12g、延胡索24g、川楝子12g,每日1剂,服用7天后疼痛明显减轻,肿块明显缩小,继用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诸症基本消失,肿块消除痊愈 。
按:乳房为肝经之分野,肝气郁滞,肝血瘀阻,便形成乳房肿块 。桂枝茯苓丸为化瘀消名方,血府逐瘀汤为逐瘀之名方,柴胡、青皮疏肝破气,桃红四物活血化瘀,炮穿山甲、王不留行活血通络通乳并能引邪外透,三棱、莪术破血,削坚行气,牛膝引瘀血下行 。二方合用起到肝气疏、瘀血去、血络通、肿块消之效,随症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常获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