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地方剧——粤剧,粤剧的特点有哪些

“真正优秀的悲剧应该在人类的灵魂舞台上上演 , 让人的理性做唯一的观众 。”粤剧作为全世界最多剧目的戏曲剧种之一 , 收纳的剧目题材来自于古今中外 , 虽然来源甚广 , 不过表演的依旧是充满粤剧的特色 。
那么 , 本期粤剧文化一起了解粤剧的特点有哪些 。
粤剧的唱词通俗易懂 , 音乐上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 , 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 , 并经反复实践 , 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 。
在农村活动的“过山班”保留着早期粗犷、质朴的特点 , 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 。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 , 包括刚颈有力的靶子、手挢、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角色登场后 , 男常“小跳”女多“拗腰”的表演 , 亦颇罕见 。
舞台美术风格近乎写意 。布景简单 , 剧中规定情境 , 主要靠虚拟的表演程式来显示 , 程式不能表明时 , 就用牌子写上“河边”、“高山”等文字说明 。粤剧的剧目以生旦戏为多 , 重唱轻做 , 文戏多于武戏 , 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 , 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
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 , 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 , 包括平喉及子喉 。平喉是平常说话的声调 , 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 。子喉是比平喉调子高了八度 , 常常以假音来扮演女性角色 。
在城市演出的“省港大班”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 , 在反映当代生活 , 使表演更富于生活气息等方面都颇有改进 。剧目以生旦戏为多 , 重唱轻做 , 文戏多于武戏 , 但也从生活中提炼、创造了一些新的表演程式 , 并从电影、话剧中借鉴和吸收表演技巧 , 形成自由灵活、通俗而细腻、偏重写实的表演风格 。男的唱得比较平稳、低沉 , 有时略带沙哑;女的唱得非常细腻而又圆润 。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 。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 。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 , 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着名演员早期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 , 后建立“大成国”自称平靖王的二花脸李文茂 , 创建粤剧同业行会“八和会馆”的老生邝新华等 。
粤曲的唱腔音乐主要分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三种 。其实这都和戏曲及粤剧的发展相关 。诗赞类一般又称为说唱类 。广东本地的戏曲音乐 , 应以说唱类的南音、木鱼、龙舟、板眼、粤讴等为主 , 因为这是根据广东话的语言特色组成 , 在语分平仄、句分上下的基础上 , 广东说唱类的唱腔 , 曲词句格必须分为两组上下句式 , 因为广东话分阴阳平 , 这和北方语系的阴阳平不同 , 语音上有很大的差异 。
17世纪初(清朝初期) , 外江班把戈阳腔及昆山腔传入广东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 , 本地班逐渐出现 , 但唱腔仍以梆子为主 。后来随着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响 , 转为以西皮二黄为基础唱调 。公元1911年~1912年初(辛亥革命时期) , 志士班的改良从演唱语言入手 , 在将官话变为广州方言 , 又称为新腔 。
【经典地方剧——粤剧,粤剧的特点有哪些】【结束语】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以及在慢慢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许多自己的特色 , 但是在周围人怪异的目光中压抑着自己 , 太多的天才都被扼杀在摇篮里 , 粤剧的特点没有迷失在丰富的戏剧文化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