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年轻人出去几年就变城市口音,而农民工打工几十年,为什么口音却没变呢?
农村年轻人出去几年就变城市口音 。我认为有如下两个原因:一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 。二是这些年轻人立志把自已变为城里人,没结婚的想在城里找对象,必须学会城里人说话的语音,他们还学习城里人的生活习惯,学习城市人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为人,处事 。把自己以往的不合城里人的东西统统抛光,他们立志要重新作人 。有志者事竟成,几年努力,终达所愿他们真正作到了把自己变为了标准的城市人,这些人中没结婚的居多 。
农民工和上述人不同,他们进城打工无非是多挣点钱,根本不想把自己变为城市人,更没有把家迁居城里的思想,他们是自已原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原来自己怎么说话,现在还怎么说,什么都不想受城里人的影响,甚至认为城里人说话很可笑,有什么好学的 。再说若学会了城里人的说话口音,回乡说漏了嘴,乡亲们还不笑掉大牙 。家里的人若听了,也要笑你不正经,不伦不类,再说城里人什么时候把乡下人放在眼里,我们凭什么学习他们的语音 。他们不想和城里人变为同路人,故乡音依旧,真是思想决定一切呀……
其他网友观点【农村年轻人出去几年就变城市口音,而农民工打工几十年,为什么口音却没变呢?】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接触面和心理因素引起的 。从接触面讲,年轻人在外工作,大都是一个人或两三个同乡一起,而接触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便于交流不得不抛弃方言,改而讲普通话或当地话,久而久之就慢慢把自己的家乡口音有意或无意间改了 。而农民工大多是一个工地或工厂以同乡人一起,虽然他们也接触其它地区的人,也讲普通话,但业余生活是以同乡聚集为主,所以即使是在外很多年,家乡的口音也难于改变 。从心理方面讲,年轻人在外一个人打拼,都是能力较出众的人,或是读了大学和以上学历的人,这些人回到家乡大多都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为了彰显自己,本来会说家乡话的,也不说家乡话了 。在现实中,也不是有在外几十年发展得很好,回到家乡而讲家乡话的人吗?他们在外也不是不讲家乡话吗?再说农民工,他们即使是长期在外,但总认为自己是农民工,一个地道的农村人,和家乡人一起没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讲家乡话更显得亲切 。家乡话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文化,值得每个人去传承 。“说好普通话,不忘家乡话”应该是当今所提倡的,您是怎样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推荐阅读
- 农村里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什么心态?真的是纯朴吗?
- 为什么会有农村和城市?
- 在农村老人常说的,七月蜂,八月蛇,九月的黄鳝摸不得!这些都是啥意思?
- 农村俗语“猪大三百斤,鱼大无秤称”啥意思?草鱼最大能长到多少斤?
- 农村房子坐北朝南,大门在东南朝南开,想在院子的东墙留个小门因为东边有个小院,怎么样设计?
- 农村老话:“远离五件事,事业才顺利”,说的是哪5件事呢?有没有道理呢?
- 农村老人出殡的棺材为何要十几人抬?
- 不要的衣服怎么捐出去
- 农村谚语"芋头不培,等于不种"所讲的是什么意思?
- 2020年在镇上开个快递亏死了(曝光农村快递业内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