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是什么意思?

三种隐士境界 。

小隐:隐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中隐:居嘈杂闹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大隐:处庙堂之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其他网友观点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是什么意思?】隐:指隐士,或指山野之中的山隐之人,而山野之中多藏隐士也 。

隐士:多为智者的有识之士,隐藏于江湖以外以暗度人生 。他们中官仕之人,文人居多,武人或兵(士)者也有之 。

何为隐士?即退隐或隐(躲)藏之人 。

凡隐士者,在旧时多为看破世事之道,人生凶险,即看破红尘,不再为名利而斗争的人 。当然这类人绝非普通百姓,多为仕道之人或文人艺人雅士等 。看透了人间奸诈,人心险恶与虚伪,仕道的歪理与邪说,名或利的生死争夺,官家的奸臣或恶人当道,正义不易战胜邪恶的时代悲情等,因此,有些人不愿与奸恶之人为伍,有些人不愿为昏君卖命,有些文人墨客知道前进仕道的险恶,进而不愿上进为官,他们看透了虚伪的名利之争,到头来都是一场梦,所以就出现了退隐或躲藏起来的人间隐士了 。

这个事例,大约从春秋时,就已有之 。直到民国可能才结束隐人惯例 。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这三种隐相其实是一个隐士所应采取的三种不同的隐藏格式 。即所要选择的三种归隐方法 。

大隐隐于朝 。是指既能当官又能明哲保身的一种官场套路 。上可听命于皇家唯命是从 。中又实行中庸之道,奸臣忠臣都不得罪 。朝中可相安无事,不但可自保而又能顾全妻小及家庭 。对下属或百姓采取不欺的亲和意念 。这是古代官场的智人之智,落的轻松自在,两袖清风,也好不快活也 。

中隐隐于市,这是第二种退隐方案 。若朝中不能立身安命,归退于市井百姓之中或回归家乡不问政事 。天天串亲访友,作画吟诗,还可享受天伦之乐,且身边尚有随童仆人伺候,也不矢为一种清闲无非的自在生活方式 。

小隐隐于野 。是远离是非之地,不参名利之争,不攀官家之道,不闻商家之术,躲避江湖险恶 。归隐山野之内,林溪之傍,每日与花鸟虫鱼为伴,与高山白云为伍,或参道,或修仙,或书画,或耕读等,与世隔绝,不闻江湖事,不听山外风 。而高雅之士或谋士之流者多出自此野字之上也 。

其他网友观点

原文好像是“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薮″ 。语出《饭牛歌》,是春秋齐桓公时的一位人物,《左传》《离骚》《淮南子》有载 。

后来又演绎出大隐中隐小隐 。

自古隐士向往山林,竹休七贤与荣启期为人称道 。

隐于朝市,不过是一种借口 。老子最终西出函谷,姜子牙垂钓渭滨,屈原流落三湘,陶潜归于田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