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关于韩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http://shimg.easyfang.com/220421/1103351194-0.jpg)
文章插图
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 , 像韩信这样的都必须死 , 无论他反与不反 。
韩信必死第一点 , 军中威望太高 , 且功高震主 。
在《史记》中 , 韩信的谋士蒯通有这样一段话:“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 , 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说 , 勇略使国家君主受到威压 , 自己的处境就十分危险 , 功绩超过天下所有人 , 他就无可奖赏 。而这句话的背景 , 是汉高帝四年 , 韩信灭了齐国 , 又杀了项羽的大将龙且 。这个时候的韩信帮着项羽 , 项羽就会胜利 , 帮着刘邦 , 刘邦就会胜利 , 后续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 韩信由于原本是刘邦之将 , 不忍背汉 , 最终帮了刘邦 , 于是局势向着有利于刘邦的方向发展 , 刘邦做了皇帝 , 韩信做了齐王 。这时候的韩信是什么威望呢?大家都知道樊哙吧?这可是刘邦从沛县带出来的亲信 , 鸿门宴上 , 可是樊哙救了刘邦 , 且刚开始最瞧不起韩信的一个人 , 就这么一个人 , 韩信来找樊哙(由于猜忌 , 这个时候的韩信已经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了) , 樊跪地迎接 , 并说“大王竟然肯来我家 , 真是臣的荣耀!”你要这道 , 樊哙可比韩信年长十几岁 , 还是皇帝的连襟!
你说有这样威望的人 , 你是皇帝 , 杀还是不杀?
韩信必死第二点 , 不是亲信 , 刘邦也不敢信 。
刘邦与韩信两者可以是合作关系 , 可以是君臣关系 , 但就是不能加上亲信关系 。
刘邦的亲信是谁?是张良 , 是萧何 , 是樊哙 , 是周勃 , 是卢绾……你可以列举出很多人 , 但你不能把韩信列在其中 。因为前边几位可是真的会跟着刘邦一起拼命的 。可韩信会吗?韩信不会 。否则韩信也不会在攻下齐地后观望 , 最终利弊选择之后才会选择刘邦 。
你说这样有能力的非亲信 , 你是皇帝 , 杀还是不杀?
韩信必死第三点 , 傲气十足 , 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 。
有一段对话 , 大家应该能够耳熟能详 。刘邦问韩信自己可以掌管多少兵马 , 韩信的回答是十万 。而刘邦问韩信他能带多少兵马 , 答案是多多益善 。朋友们 , 没建国的时候 , 手下有比自己能带兵的将领是好事儿 , 建国了之后 , 这事儿还好吗?哪个皇帝敢留这么个人在身边?
退一步讲 , 即便自己能够掌控他 , 可自己的儿子呢?
这也就是韩信必死的第四点 , 刘邦和吕后必须给孩子铺路 。
韩信被杀的时候 , 他多大?答案是三十五岁 。
这时候的刘邦多大?六十 。
那么问题来了 , 刘邦死了之后 , 谁能震住韩信?
你说萧何张良?不好意思 , 张良也五十多了 , 萧何也快五十了 , 讲道理 , 你是刘邦你怕不怕?你是吕后你怕不怕?
没有不怕的 , 有你在 , 我儿子就不安生 , 我不如杀了你 , 给我儿子铺路!
韩信必死的第五点 ,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 刘邦 , 是郡县制的皇帝;韩信 , 是分封制的士大夫 。这两个人从一开始到最后 , 思想从来没有统一过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秦王朝统一六国 , 废除分封制 , 开始施行郡县制 。可秦二世而亡 , 这意味着什么呢?喜欢郡县制的人有 , 遵循分封制的也有 , 刘邦与韩信 , 是两种不同的人 。
我们都知道在史书中 , 韩信造反了 。但韩信真的反了吗?韩信真的想反吗?韩信只想像春秋战国的时候一样 , 在你刘邦得了天下之后 , 给我一片封地 , 让我做个真王爷罢了 。韩信对刘邦忠诚吗?忠诚 , 因为韩信是个“士族” , 他对刘邦忠诚 , 是因为刘邦的知遇之恩 , 是一个“士族”希望从一而终 。可是“士族”还需要什么?当我有足够的功绩的时候 , 你当皇帝我当王!
可刘邦呢?我当了皇帝 , 你即便是我开国的头号功臣 , 你也不能是王!这天下 , 绝对不能有异姓王!
【关于韩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站在韩信分封制的士大夫角度 , 他有错吗?他没有 。
可站在刘邦郡县制的皇帝角度 , 他有错吗?他同样没有 。
或许 , 当韩信以封王为条件挟持刘邦的时候 , 刘邦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
这个士大夫 , 就让他像白马之盟说的那样 , 杀了吧!
韩信之死 , 即士大夫之死 。
我是伏生说历史 , 欢迎你的点赞和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韩信之死 , 根本不是功高 , 我以前已经说过 , 不想再解释 。“狡兔死 , 良狗烹;飞鸟尽 , 良弓藏;敌国破 , 谋臣亡 。”这段话是大汉六年韩信从刘邦从楚地羁押到洛阳的感慨之言 , 也是后来很多人觉得韩信死于功高盖主的源头 。然而 , 刘邦羁押韩信回到洛阳之后 , 并没有处决韩信 , 他只是降韩信的爵位 , 将其从楚王改封为了淮阴侯 。事实上 , 韩信被降爵这件事 , 可以看出刘邦在处理韩信事件上也不想做的太绝……难道怪吕后吗?事实 , 之后……韩信的种种事迹表明 , 他还是不甘心 , 还是想脱离刘邦集团 , 至于说他谋反 , 他还有军权吗?一个被软禁的人能有多大作为 , 韩信的死是他想成为诸侯国的一方霸主世袭罔替 , 而刘邦可没想和他们共治天下 , 这才是韩被杀主因 。
韩信本是刘邦(丰沛)集团里的人 , 要知道刘邦没有杀丰沛集团里的任何一个人 , 可韩信非要从刘邦集团里分离出来 , 自己想单干 , 变成和彭越 , 英布等这样的军阀;英布 , 彭越等人是和刘邦一起反霸王的兄弟 , 他们和刘邦关系说白了是群雄盟友关系 。刘邦治国理念或汉初虽然保有分封制 , 但刘邦本就没打算建立一个像周朝那样的天子与诸侯国共天下的制度 , 刘邦与韩信在国家政治结构的构思上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 , 不只是韩信 , 还有那些诸侯 , 只要诸侯在 , 那么刘邦就寝食难安 。不是刘邦不容韩信 , 实在是韩信走上了诸侯王的道路 , 这和刘邦国策相对立 , 所以不得不杀啊!……
其他网友观点
韩信死在自已人手里 , 非常惨的 , 这源自于人的猜疑和嫉妒 , 有句话可以说是形容的非常的贴切 , 那就是可以有难同当 , 但是不能有福同享 , 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些皇帝非常的适合 , 刘邦就是这样一位皇帝 。在很多后人看来 , 刘邦在打下江山之后对之前的功臣良将赶尽杀绝的行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 毕竟当上皇帝之后需要担心的不是如何对外 , 而是如何稳定内部 , 那些功高盖主的人对刘邦来说确实是个威胁 , 人心难测 , 即便那些人毫无心思去争名夺利 , 刘邦依然不能放过它们 。
![关于韩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http://shimg.easyfang.com/220421/1103351232-1.jpg)
文章插图
诚然这些陪自己打下江山 , 刚刚成为开国元勋的大臣们是没可能背叛他的 , 可是难保以后不会 , 如果这些大臣们对自己的子嗣不利该怎么办 , 所以只有完全的抹杀才能包拯绝对的安全 , 刘邦绝对也是这样想的 , 他们都想自己的子嗣能够安全的继承这篇江山 , 内部的问题绝对不能出现在自己的手上 , 因此皇帝的眼中只有权力 , 没有兄弟!
要说刘邦杀掉的最大功臣肯定还是韩信了 , 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无论如何都是斗不过项羽的 , 在成立了自己的王朝后 , 用兵如神的韩信还有用吗?肯定没用 , 甚至不如一个地方官员 , 并且韩信在军中的威望非常高 , 而且权利也非常的大 , 因此刘邦非常地不安 , 因为韩信自己能镇的住 , 但是自己的子孙们却镇不住 。
刘邦本来是打算把韩信权利夺去之后 , 便不再管他了 , 可是野心勃勃的吕后却骗来了韩信 , 然后杀死了韩信 。
![关于韩信之死,有何看法。反映了什么问题?](http://shimg.easyfang.com/220421/1103351G3-2.jpg)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