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为啥“没了”太湖?背后是江苏、浙江的争议与交易


湖州为啥“没了”太湖?背后是江苏、浙江的争议与交易


文章图片


湖州为啥“没了”太湖?背后是江苏、浙江的争议与交易


文章图片


湖州为啥“没了”太湖?背后是江苏、浙江的争议与交易


文章图片


在浙江有一个地级市叫做湖州 , 文房四宝之一的湖笔来自这里 , 著名的湖商发源于此 。 湖州因太湖而得名 , 如今却基本失去了太湖的管辖权 , 只能在沿湖几十米内进行活动 , 湖州想要开发点项目还得跟江苏商议 。
太湖北岸的江苏则整体上拥有了太湖 , 著名的“苏锡常”三市都在太湖沿岸 , 2020年 , 苏州市的GDP为20170.5亿元、无锡市的GDP为12370.5亿元、常州市的GDP为7805.3 亿元 , 可以说 , 太湖在江苏孕育出了一个令人眼馋的“黄金带” 。
从地图上看 , 湖州北侧像是一张嘴巴 , 咬住了太湖 , 却最终没能争过嘴巴更大的江苏 。 那么湖州是怎样丢掉了嘴边的太湖 , 太湖又为何能孕育出“苏锡常”这样的经济强市呢?

太湖的形成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 有人认为是古河道出口淤塞、泄水不畅形成的 , 有人认为是构造运动使得地面下陷形成的 , 有人认为是古代数千年间的持续大暴雨淤积而成 , 有人认为是火山喷发而成 , 还有专家认为太湖是陨石撞出来的 。
不管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 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 其面积达到2427.8平方公里 , 所蕴含的各种资源是不容小觑的 。 再加上太湖濒临大运河 , 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
在春秋时期 , 太湖位于吴、越两国之间 , 两国争来争去 , 却被楚国渔翁得利 。 在楚国吞并越国土地后 , 才重视起太湖的开发了 , 主导这件事的是春申君——黄歇 。
春申君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 打仗、治国都不算最厉害的 , 但他很重视疏通河道 , 抑制水患 。 当时的海岸线要比如今更靠近内陆 , 江浙一带经常遭受海水的侵袭 , 再加上古时的江河湖泽比现在多 , 所以这一带的良田不如今日多 。

不得不说 , 春申君在治理水患上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 , 经他治理后 , 今天的上海地区才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 , 人们将他治理过的江称为“黄浦江”(黄为春申君的姓 , 浦为河道之意)或春申江 , 上海也被称为申城 。
春申君不仅治理了上海地区 , 还在太湖南岸设置了菰城县 , 建设了下菰城 , 这就是湖州地区最早的城市 。 如今 , 下菰城遗址是中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中年代最早 , 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
秦朝统一天下后 , 在这一带设置会稽郡 , 菰城县也改为了乌程县 。 当时的会稽郡很大 , 不仅包括今天的江浙一带 , 最南部还包括今天的福建一带 , 所以当时的太湖并不存在边界纠纷 。

东汉时 , 会稽郡析置为吴郡和会稽郡 , 治所分别是吴(苏州)和山阴(绍兴) 。 到了三国时期 , 东吴又设置了一个吴兴郡(吴国兴起之一) , 吴郡、会稽郡和吴兴郡合称“三吴” 。 太湖也在东吴时期迎来了大开发 。
到了隋朝时期 , 天下再次大一统 。 隋仁寿二年(602年) , 这里设置湖州(因地滨太湖而名) , 这是“湖州”之名第一次正式确定 , 吴兴郡归属湖州管辖 。
到了唐朝 , 江浙一带都被划归江南道管辖;北宋时 , 江浙一带属于两浙路;南宋时两浙路曾被分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 , 但时间不长;到了元朝时 , 江浙一带归于江浙行省 。 所以说 , 在明朝之前 , 江浙基本是属于一体 , 太湖自然不会有太多的边界争议 。
到了明朝时 , 朱元璋对富庶的江浙一带很不放心 , 于是一分为二 , 苏南、皖南部分划属南直隶 , 余下各府置浙江省 。 最初 , 湖州和嘉兴也被划到了南直隶 , 后来觉得不合适 , 又把它们还给了浙江 , 于是乎就形成了湖州、苏州分治太湖的局面 。

这样的划分是古代皇帝们的“祖传技能” , 主要是为了增加各地造反的难度 。 原本习俗相近、地域相邻的环太湖地区被一分为二 。 到清朝时 , 南直隶先是改为江南省 , 又拆分为安徽与江苏 , 浙江依然是单独的省份 。 于是 , 江苏成了“内斗大省” , 浙江成了新兴小省 , 都掀不起浪来 。
这种玩法并不罕见 , 比如:两广地区原有五岭之险 , 那便将五岭以南一部分 , 分别划给江西、湖广 , 以此控制广东、广西;四川地势险要 , 那便将秦岭以南一部分(今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划入陕西行省 , 使四川无险可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