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

相信在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有负债的 。虽然很多企业表面光鲜,难不难只有自己知道 。账上有钱,不一定真的有钱 。

为什么一个月疫情会击垮那么多公司?因为疫情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一家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经营住所吧?

企业有经营场所,就要付出相应的租赁费、物业费等费用,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这些都是刚性支出,不得不付 。

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

文章插图

虽然疫情爆发以来,比如王健林,减免了万达广场商户一个月的租金,免收一个月租金,意味着少收入三四十亿,但着实为他赢得了好的口碑 。

但是全国有几个王健林?全国大部分实体,好的房东会给适当降低租赁、物业费用,但是相信大部分房东一分钱也不让 。

有个朋友开了一家餐馆,疫情期间需要闭门不能营业,本身自有资金捉襟见肘,想让房东给点优惠,房东就说了一句话:给你减免租金,我吃什么?

疫情期间大部分实体经济的老板被要求闭门谢客,没有收入来源不说,还要承担高额的房屋租赁费用 。

人工薪资支出压力大

企业停工,人员工资得发吧,员工的社保也得缴纳吧 。谁也没想到,疫情来袭,大部分企业停业停工,员工精简的企业还好,对于在职员工较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场灾难 。

本身账面资金仅够维持公司运转以及人员开支,企业收入来源断了,耗尽公司运转资金之后,人员开支也会是压到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

疫情爆发节点

疫情的全面爆发是在春节假期期间,本来这应该是一个生产销售的旺季 。

大部分实体企业在春节前准备下了充足的原材料,也积压了大部分资金 。准备节后大干一场,怎奈疫情一来,库存反而成了累赘,没法营业,没法生产,商品滞销,其他费用还得照常开支,企业迟迟无法复工,压力山大 。

企业负债

开篇也说了,大部分企业本身都是有一定负债的,有欠银行的,有欠上下游企业的,原本企业的生存依赖于银行贷款以及其他的负债腾挪出来的流动资金 。

疫情来了,企业停工,虽然收入来源断了,但是该还的账还是要还的 。

财务支出成本居高不小,停工停产,极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清算 。

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

文章插图

北京的K歌之王夜店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还未开工,就已走向全体裁员、破产清算的窘境 。

总体来看,疫情的爆发确实打了大部分企业一个措手不及 。企业延迟开工,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资金链断裂,优秀的企业都在苦苦支撑,更不要说众多处于艰难创业期的小微企业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对企业也是一块试金石,坚持下去了未来可能一马平川,坚持不住,就可能倒下了 。

其他网友观点

财务上有个名词叫做:“现金为王”,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利润,而是其现金流,如果单单看利润,京东前几年就是一个烂企业,因为一直在亏损,但是一看京东的现金流,你就知道它的价值在那里 。为什么短短一个月的疫情就会击垮不少公司呢?迫使这些公司降薪减效甚至直接申请破产倒闭 。这一切都归根于企业缺少现金流入,资金链出现断裂(恒大为什么要搞75折促销,就是为了回笼现金流,当然恒大其实还没紧张到这个程度,带有一定的套路) 。

我们以恒大集团为例:截止2019年6月,恒大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17629亿元,总负债14008亿元,净资产为3621亿元 。也就说如果不考虑品牌价值不考虑其他因素,现在把恒大变现,恒大还有3621亿元,在怎么的与破产也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恒大的3621亿元它并非都是现金,它可能是投入在建工程,投入固定资产,投入了广告,企业银行账户上可能就一千亿元的现金 。

假设恒大集团每个月的固定支出为800亿元(贷款利息、工资、水电、广告、物业、办公成本等等),在以往企业一直在营,每个月都有资金回笼,假设平均每个月可回笼1000亿元以上,那么对于恒大而言,固定的800亿支出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现在受疫情影响,所有营销中心关闭,旗下的酒店生意也受到影响,每月的资金回笼可能变为了一百亿,与固定的800亿元支出,还有700个亿的差额,第一个月还可以用原来银行账户上的资金支撑,但是第二个月账户里的资金就不够了,这时候就没有钱还银行或者还供应商的欠款了,而你一旦逾期欠款,被爆出来之后,所有的银行和供应商担心回收不会来资金,就会一拥而上,纷纷要求你还款,结果肯定是一下子没办法拿出来这么多钱的(当年的乐视就是这样),因为借来的钱都投在各地的房地产中,而房子还没卖出去,没有资金回笼,最终就会被挤兑挂掉 。

故而,单单看净资产,看利润,可能一家企业还很良好,但是由于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入或者经营性现金流入不足以覆盖企业的每个月的固定支出,且差额较大的,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财务上很忌讳一家企业疯狂扩张,特别是盲目的负债扩张,如果一切顺风顺水,确实可能获得大步的跨越发展,但一旦遇到困难,短时间内经营性现金流入减少,那么企业可能就会灰飞烟灭了 。所以说现金为王,不是没有道理的 。

总结

【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现实中很多企业确实是效益很好,经营也很不错,只不过其账面上并没有留太多的资金,往年的利润或分配掉或者再投资了,如果按照正常经营发展,企业的每个月的货款回笼加上账户里原来留存的金额,足以应对一切,但是没想到一个疫情,使得企业一下子失去收入来源,而银行的贷款以及员工的工资、企业的房租,它可不一定都会延期,所以在还款日拿不出钱时,即使企业原来的效益再好,也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撑不住1个月 。

其他网友观点

记录身边真实的朋友 。疫情最后持续不止一个月,主要是让部分创业者在每天的焦虑下市失去耐心 。

坚持到实在无法坚持

坚持2年的创业,也有10来位员工 。业务主要是给台湾的企业供货 。春节过后,台湾人回去过年的一律不能来上海,原先已经签订的合同执行遥遥无期 。意向合作也参插了许多变数 。

疫情,哪怕自己有卖房子的决心,也没法再坚持 。而且账单和贷款依旧如故 。


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

文章插图

还有一位朋友85位员工,广告公司 。做线下执行 。平时成本控制得非常好,现金流还算充裕 。不过根据他的感觉上半年应该不会有太多生意 。线下的活动基本停滞状态,客户也只能一直等等 。2月份开始实行每月只发基本工资 。不过算一笔账,每月支出也超过30万 。广告公司租的写字楼比较好,也是一笔支出 。就算后续复工,业务影响也巨大 。

他们一位总监告诉我,或许他们也要自己找找出路,这种情况下公司可能坚持不了多久 。

还有一位是有生意,但是没员工 。因为年前接的一些合同,节后事实,但员工都被隔离在外地,不让回来 。自己一个人没日没夜在办公室工作 。

工资也只发基本工资,或许后面一些业务由于交货不及时,也会丢失,但是公司还是能活下去 。

利润估计危险了 。


一个月疫情怎么会击垮那么多公司?

文章插图

朋友圈里都是小企业主在卖东西的,有卖柠檬的,年前进货20顿,现在客户不要了 。要低价处理,还有卖生活用品的 。

小微企业的信心需要重新塑造

盈利渠道单一的小微企业,或许疫情风险是巨大的 。

《总体战》这本书对战争有一句定义:“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

现金流,业务等,对于创业者都有办法解决,只要意志还在,可以满场跑,到处去找资源,带动团队的每个人,还能处理那些繁琐的小事 。

一旦创始人的心理能量下降,就开始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场面,很想发力,但就是发不动力量,他们需要时间来储备自己的能量 。

疫情还未结束,真心祝愿为GDP贡献点滴的企业、公司、个体户等能够挺住 。迎接接下来的一波发展的热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