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病毒性感冒发烧

病毒性感冒在冬季多发,干燥的环境适宜病毒传播,尤其是抵抗力低下的宝宝更容易患病,宝宝得了病毒性感冒大人着急孩子受罪,那么怎么鉴别是病毒性的呢该怎么治疗呢?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从以下说说 。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 。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 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肺炎支原体等 。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 。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 。感冒的家庭治疗:多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病毒唑,病毒灵,中药有金银花、板篮根等,对症药有感冒中成药,一些感冒冲剂,退热药 。还有抗病毒滴鼻液,滴眼液等 。感冒的药物治疗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护理好,监测体温,防止热惊,让小儿保证充足的睡眠,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注意病情的转归,合并症的发生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病毒在体内有一定的生存期 。到病程自然好转 。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的疗效也不是很可靠,有的杀伤白细胞,造成白细胞减少,因此,临床上多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金银花、板篮根等 。症状重的服用一些对症药,如感冒冲剂,退热药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宝宝病毒性感冒发烧】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儿尤其上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 。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 。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 。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 。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 。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 。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 。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 。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 。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 。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 。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 。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 。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 。没有长期作用 。发热高并不可怕:感冒发热是小儿机体对感染的微生物的一种反应,是保护性机制,有的父母,把发热看成是疾病轻重的象征,这是不对的 。发热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发热,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一些气管炎、肺炎可没有体温升高 。所以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退热治疗也不能太急,大多数父母都想马上把体温降到正常,过量服用退热药,小儿出汗过多,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紊乱,甚至出现低温,电解质紊乱,这在临床工作中是常见的现象 。退热要缓慢进行,只要把体温控制在高热以下,防止热惊就可以了 。服用退热药时一定要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口服退热要与物理降温措施交替使用,特别是婴幼儿,使用物理降温更好 。还有小儿不能象成人那样“捂汗”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 。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使体温骤升,出现高热惊厥,尤其是小婴儿,还会出现“蒙被综合征”危及生命,发热时要少穿、少盖,增加散热 。这些都是临床中常常遇到的家庭护理错误
由此可见小儿病毒性感冒以发热为主,病毒多发 。治疗以抗病毒为主 。退热用物理降温没有副作用,有咽喉或者口腔疱疹时可以加用抗生素治疗和维生素 。对症治疗就可以 。要增强抵抗力治疗,平时勤通风换换空气 。相信大家一起努力病毒会赶跑的,健康的宝宝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