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死的时候真会吐出一团毛球吗?
猫头鹰死不死和吐毛球没关系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咪经常舔遍全身,会将脱落的毛吃进去,却消化不了,最终会将毛球吐出来,正是正常生理现象 。猫头鹰也一样,进食的时候会将猎物连皮带肉一起吃掉,吃老鼠的时候常常整个生吞 。这样的话,那些消化不了的骨骼、牙齿、毛发,最终会被吐出来,称作“食丸”或“唾余” 。因此,猫头鹰经常吐食丸,这也是正常现象 。通过研究食丸,我们可以了解猫头鹰的食性和食物组成以及占比,并推测生态的变化,例如研究长耳鸮传统越冬地的食丸组成变化,发现鼠类在减少而蝙蝠、鸟类在增加,同时越冬的长耳鸮数量也在下降,直至不再来越冬 。因此推测灭鼠活动是导致长耳鸮离开的主要原因 。
文章插图
纵纹腹小鸮吐出食丸,图自网络
【猫头鹰死的时候真会吐出一团毛球吗?】除了猫头鹰,很多肉食性鸟类也会吐食丸 。如翠鸟吐的食丸中有鱼鳞、鱼骨,伯劳也会吐食丸,主要由由毛发和碎骨组成,大多数猛禽也有吐食丸的习性 。本人还曾在雕鸮的食丸中发现隼的喙,确实雕鸮在夜间会袭击任何可以攻击的猎物,包括其他日行性猛禽和猫头鹰 。
文章插图
短耳鸮吐出食丸,图自网络
文章插图
翠鸟吐出的食丸,主要为鱼鳞和鱼骨,图自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作为鸟类家族唯一的色盲不说,眼珠子也不能活动 。看东西只能扭头 。但猫头鹰可谓是脾气相当古怪的 。睡觉也是奇葩一个,睁只眼闭只眼 。猫头鹰的口头禅“要么扭头,不让扭头我吐毛球” 。
文章插图
吐毛球并不是它死的时候才会这么做 。这是一个误区 。通常猫头鹰落入人类手里都没好结果,它吐毛球似乎就让人们觉得成了它离开世界前做的最不可思议的事 。因为它特殊的叫声因为很多人都觉得猫头鹰不吉利 。它在哪家门口叫就会死人 。
文章插图
事实上,猫头鹰吐毛球是一生都在做这事情 。所谓的毛球,其实是猫头鹰消化不了的羽毛,骨骼,毛皮等等 。叫做食丸 。
文章插图
这和它特殊的食性有关系,猫头鹰对捕获的猎物从来不会挑三拣四,大的它或许在分尸后管你什么,能塞进嘴都不客气 。小的基本都是整个塞嘴里 。不像一些动物吃东西不能吃的就不吃 。管你毛和骨头还是其它 。
文章插图
吃过后,能消化的都消化了,至于羽毛骨骼等东西,憋在肚子里消化不了肯定难受啊,这么,它就把它吐出来了 。
文章插图
可以通过它吐出来的毛球看出它吃了些什么 。猫头鹰主要食物百分之九十都是老鼠,也捕食昆虫和偶尔捕食一些小鸟类 。但由于人类的捕杀,数量急剧下降 。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是名副其实的农田守护者 。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
你说的毛球,应该是食丸~不只是猫头鹰会吐,也不是临死的时候才会吐,很多食肉的禽类都会的哦 。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有吐食丸一说呢,现在的鸟类,基本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有些鸟会有很像牙齿的刺) 。
文章插图
鸟类的祖先是有牙齿的,是在进化中逐渐消失了 。
主要是因为牙的存在还要对应着颌以及相应的肌肉,没有这些部位,能够减轻鸟的头部重量,对飞行更有好处 。而且进化的过程中,鸟类也逐渐出现了匹配无牙状态的消化系统,牙齿越来越没有存在必要了 。
还有研究说,是因为鸟类失去了制造牙釉质的能力,所以无法拥有如我们一般坚硬的牙齿 。
但是没有牙齿这件事会导致一个问题,很多禽类都是以小型的鸟类或者一些昆虫、啮齿动物为食的,但他们没有牙,没有手,无法对食物进行退毛去骨之类的精加工,也无法细细咀嚼,只能囫囵吞枣式的吞下再说 。
这样,食物会先经过鸟类嗉囊软化,砂囊磨碎,再进入消化系统慢慢的消化和吸收 。
文章插图
这些食物当中能消化的部分,譬如肉,被消化了,但一些没法被砂囊吸收或者排泄的东西——骨头、毛之类消化不了的部分就留在了胃里,混杂着胃液,变成了食丸,最终被禽类吐出来了 。食丸其实不是特别规整的“丸”状,一般就是不规则的椭圆或者圆形 。
文章插图
所以啊,吐食丸并不是猫头鹰专利,目前已知的,300多种鸟类都能吐出食丸,这当中猛禽居多 。通过研究食丸,其实可以研究禽类的生活习性和食物结构的~ 。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嘻嘻 。
推荐阅读
- 反季节波菜什么时候种比较合适?一年可种几茬?
- 韭黄的最佳种植时间是什么时候?秋季可以种植韭黄吗?
- 什么时候收葱比较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 农村俗语“冬至一阳生”是啥意思?冬至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吗?
- 农村自家种植茄子,茄子苗几片叶子的时候移栽好?
- 野猫进家有什么预兆(白色野猫进家有什么预兆)
- 一般秋葵什么时候种植合适?为什么?
- 农村鱼塘里的增氧机有什么用?一天中什么时候开增氧机比较好?
- 在农村,有商贩两元一条收购蜈蚣,如何在晚上的时候去野外抓蜈蚣呢?
- 已经6月下旬了,农村这个时候还可不可以种植秋葵呢?如果可以种植的话,应如何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