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文化浅谈:藏族住的房子叫什么

由于藏族地区自然环境和文化的特殊性,使得藏族人们所居住的房屋也是别具特色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颜色各异的帐篷,经常有人把它和蒙古族的敖包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那么藏族住的房子叫什么呢?且随本期的藏族文化一起去看看吧 。
藏民居种类主要有碉房、帐房两大类 。
碉房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形式 。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而成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 。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 。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 。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
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 。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 。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 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 。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
【藏族文化浅谈:藏族住的房子叫什么】藏族民居在处理住宅的外形上是很成功的 。因为简单的方形或曲尺形平面,很难避免立面的单调,而木质的出挑却以轻巧与灵活和大面积厚宽沉重的石墙形成对比,既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又使外形变化趋向于丰富 。这种做法不仅着眼于功能问题而且兼顾了艺术效果,自成格调 。
帐房
那曲、阿里等牧区群众主要居住形式 。帐房的平面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2米左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四周用牛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 。帐房正脊留有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 。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或土坯垒成高40~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牛粪 。帐房内陈设简单,中间置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 。这种帐房制作简单,拆装灵活,运输方便,是牧区群众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 。
西藏社会的进步,使藏民居建筑得到发展 。经过长期的演变,民居建筑在适应高原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结合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的同时,形成了各地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筑形式 。拉萨民居一般为内院回廊形式,二层或三层,院内有水井,厕所设于院落的一角 。城镇周围多为手工业者、工匠、农民自建的独院平房住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