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正所谓:人不可貌相 , 海水不可斗量 。虽说与人交往第一次印象非常重要 , 但一个人的好不是一次见面就能全部了解的 。你听说过日久生情吗?每个人的长处不是一下子就都展现出来的 。下面一起来民间故事里看看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 。
【出处】:宋 ,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 , 大智如愚 。”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 , 表面上看好像愚笨 。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 , 大智若愚 。”
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 。老子曰: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 大至都是一个意思 , 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
【大智若愚是什么意思】“大智若愚”若愚 , 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 , 当需守愚 , 守者即修行 , 亦即功夫 。理上之悟 , 是一悟 , 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 , 事事悟 , 时时醒 , 持守如一 , 乃一大智者 。大智者 , 愚之极至也 。大愚者 , 智之其反也 。外智而内愚 , 实愚也;外愚而内智 , 大智也 。外智者 , 工于计巧 , 惯于矫饰 , 常好张扬 , 事事计较 , 精明干练 , 吃不得半点亏 。内智者 , 外为糊涂之状 , 上善斤斤计较 , 事事算大不算小 , 达观 , 大度 , 不拘小节 。智愚之别 , 实为内外之别 , 虚实之分 。
大智若愚 , 我国古代成语 , 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 , 大智若愚 。”指才智出众但并不处处表现在外 。也有以此为名的电影作品 。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 , 做人低调 , 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 , 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 , 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 , 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 , 有着海纳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 , 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 , 能够真心实在的踏实做事 , 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 , 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 。
很多时候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 , 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 , 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 , 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 , 出世的时候由于体积太大而需要精雕细琢 , 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样几下子就可以雕琢出来马上能够拿到市场卖个好价钱 , 因而大器晚成之后往往都是无价之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