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家之宝”之称的畲歌

【具有“传家之宝”之称的畲歌】“畲歌”是畲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在畲族 , 几乎人人都会唱畲歌 , 习惯用唱歌的形式来表达 , 并且形成了一部分独特的民族歌会 。畲族的民歌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 被国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畲族有唱山歌的习惯 , 但并不了解“畲歌” ,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 具有“传家之宝”之称的畲歌 。
畲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畲族民歌按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叙事歌(含神话传说歌和小说歌)、杂歌(含爱情、劳动生活、传授知识、伦理道德、娱乐生活等内容)、仪式歌(含婚仪歌、祭祖歌和功德歌等) 。
畲族民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 。山歌调包括:福宁调、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成调等 。师公调包括念诵调和配合做公德动作的歌唱 。
畲族山歌多用假声歌唱 , 按唱法的不同 , 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 。在福建省宁德北部的七都、八都、九都等地 , 还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 。由男女二人用同一歌词演唱 , 曲调之间形成支声式、模仿式或和音式关系 。此种唱歌形式曾有一段时期盛行 , 代表曲目有《风吹竹叶尾提提》等 。
畲族民歌讲究畲语押韵 , 不少人能即兴编唱 , 有的歌手对唱一两夜而不重复 。唱时用夹有“哩、罗、啊、依、勒”等音的“假声”唱 , 平时学歌时不夹假音唱叫“平唱” 。唱喜歌每个县有一种曲调 , 唱哀歌全民族统一一个曲调 。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 , 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 。
畲族民歌的分类
畲族民歌按首数多少可分为短歌和长联歌 , 独立一首为短歌 , 平时多唱短歌;几首、几十首甚至上百首为一个整体内容的民歌称长联歌(或叙事歌) , 如《高王歌》、《封金山》、《时辰歌》等 , 景宁一带还有《打盐霸》、《打酒局》、《汤夫人歌》等长联歌 。《高王歌》是记述畲族源流传说的长联歌 , 畲族人民视为传世之宝 , 民族史诗 , 畲族家喻户晓 , 世代传唱 , 全诗共112首 。
畲族民歌的传承意义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斗争中创作的口头文学 , 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多数民歌作品储存于畲民头脑之中 , 通过口头代代相传 , 部分民歌以汉字畲语记录的手抄本流传民间 。畲族歌言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另外 , 畲族歌言文化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 , 畲族民歌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