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孔融 孔融让梨我不让

孔融让梨我不让(孔融让梨孔融)傅踹踹2021-03-04 14:47:02
我们几乎不谈亲子问题 。
但是这一期的《七霸说》我太担心了,忍不住跳出来说点什么 。
你是哥哥/姐姐,就不能给哥哥/姐姐让路吗?
这句话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二胎家庭里,出现在节日里亲戚的问候里,出现在几乎每个孩子的耳朵里,是幸福童年的绊脚石 。
上周的“七霸说”把“父母该不该教弟弟妹妹让弟弟妹妹”这个话题抛给了辩手 。刚刚看到这个辩论题目,我也下意识的站到了相反的立场 。
【孔融让梨孔融 孔融让梨我不让】毕竟我也有“让”的苦衷,没事就放弃心爱的东西 。现在是时候选择教育我的孩子了 。当然,我得喊“不” 。
经过仔细考虑,我发现了这个辩论中的一个小bug 。
01.
辩论赛作文从哥哥孔融把大梨送给弟弟,被父亲表扬开始 。让孔融梨成为中国千百年的德育佳话,大家都会耳熟能详 。
近年来,关于二胎与兄弟姐妹关系的纠纷屡见不鲜 。之前“孔融让我不让梨”,之后“生二胎需要征得哥哥/姐姐同意吗?”如何解决是非问题,没有定论 。
我们常说,私人问题要在私人领域解决,否则就是无效讨论 。
在这场辩论中,黄志忠用一句话破解了节目组的谨慎——“是不是应该教年长的让年轻的,但没说年轻的不应该让年长的” 。
孩子小的时候,彬彬有礼,关爱弱者,没有错 。
然而,在大多数家庭中,谦逊的话题总是伴随着争吵 。想象一下,你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两个孩子在为一块蛋糕争吵 。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让大的做小的”,比试图理顺噪音来源,试图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引导孩子们和平相处,要容易得多 。
“懒政”的结局很可能是陌生的感情 。大人担心,小孩也担心 。
谦让对孩子是有害的,说到谦让,道德绑架就更病态了 。
02.
这种现象不仅在辩论中提到的二胎家庭中普遍存在,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也很普遍 。
父母以谦卑的名义忽视或扭曲孩子的意愿 。
前几年有一个关于熊海子破手书,撕心爱的书的话题 。父母往往把谦虚、冷漠当成家庭教育的标志,而孩子却对“不被重视”印象深刻,甚至错误地把包容别人当成正确的事情 。
《少年说》节目里有一段话,一个女生抱怨,每次姐姐做错事都提前抱怨,爸爸不管什么原因都直接教训她 。但父亲用孔融反驳梨的故事,指责姐姐不够懂事 。
陈明安慰姑娘:“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先交给姑娘 。”
教育谦让没有错,女生也在亲力亲为,但我们不难发现,她对“每次”和“总是”的强调,将问题的根源直接指向了家长的态度 。
把“永远让”当成大孩子的义务,贴上懂事的标签——这是父母的胁迫和绑架,不是教育 。
发生冲突的时候,不管是弟弟妹妹抢玩具,还是邻居家的孩子把高中生的手弄断,似乎总有一方会向另一方让步,而向弱者让步的往往是强者 。
乍一看,表面的道理真的那么简单?
不一定 。太多的家长在教育上像提线木偶一样反对自己的孩子,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大局,但正是这种居高临下的懒惰造成了更多的教育问题 。
刘清说:孩子需要引导和启发,也就是广义的教育 。
家长可以引导正在走三观的孩子学会分享,但前提必须建立在理解和自愿的基础上 。告诉他这不是剥夺而是分享,你是被尊重的,你可以尊重别人 。
教育的基本态度是博学、全面、温和 。
03.
而不是在这一期的《七帕说》中谈论谦逊,而是指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教育盲点:父母自以为是,无视孩子的想法和愿望 。
我们这一代人是听了孔融的琴梨的故事才勉强长大的 。如果不能及时自省,把这套鸭馅原封不动地交给下一代,显然也会造成同样的困境 。
谦逊和其他问题一样 。早恋该不该支持?孩子总想买名牌 。你想拒绝他们吗?拒绝学钢琴就要放弃吗?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
关键是父母是否还在一票否决的扮演着全知全能的上帝,是否看到和听到了孩子的声音 。
谦逊对成年人和孩子有不同的意义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对归属和占有欲的理解是感性直观的 。我们成年人有什么理由认为这是错的,而我们在社会上工作中学到的迁就和隐忍是对的?
谦虚是一种美德,尊重也是 。不尊重孩子,以美德的名义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用不道德的方式传播道德 。
父母可以教大孩子给小孩子让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上 。教育不仅是让,更是爱 。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
我很喜欢谢楠的一句话:“把爱的种子放在孩子的心里,然后春风化为雨,等待花开 。”
在孩子心里种下种子,这是教育,是美好的,是对彼此有益的 。
与之前《七八说》的脑洞不同,这个问题更像是一个成年人自己的思想斗争 。好像是在教育孩子 。其实这也是成年人成长自己的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