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产业结构、观念差异、营商环境、气候条件

1、产业结构

北方老牌城市多、国企比重大、传统工业占比高,朝阳产业和创新型产业起步晚,错失了时代前沿的发展最佳时机,虽然北方城市依然拥有老一辈的高精尖技术人员,但未能留下更多青年才俊 。

解放初期,北方的大连和青岛都是一线城市,一个辽宁就有四个直辖市,至70年代,GDP前十当中有7个都来自北方……这样的雄厚实力之下,面对朝阳产业的崛起还是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失去了先机 。

南方新兴城市多,新兴产业多 。长三角、珠三角的温州、东莞、绍兴、嘉兴、宁波、佛山、中山都是全民创业型城市,虽然起步时多以服装鞋帽小商品以及电子产品加工为主,甚至是作坊化模式铺路,但这些恰恰迎合了大众消费需求 。在富裕程度猛增的同时带来的是产业的扩大和衍生,各层次人才需求量激增 。

此后长三角珠三角的民富提升促进了地区繁荣,各种资金纷纷流入寻求合作发展或投资,涌现出了更多中高端产业,比如泉州开始发展互联网,东莞发展电子,佛山发展家电,温州搞起了投资,并且涌现出了很多明星企业……早已不再是“加工厂”这么简单 。

看看下图各省国企央企的比例吧,北方普遍都明显高于南方,尤其中西部省份国企比重更是在50%左右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2、观念差异

沈阳、西安、济南这些北方的副省级省会,不仅底蕴雄厚、国企众多,工业和商业起步比上述城市更早,可为什么经济发展相对南方慢了很多呢?

这就是吃喝不愁带来的传统观念差异 。看过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就会有直观体会,温州人当年大规模外出创业和务工是因为太穷了,被逼上绝路,全家人出来从拾荒摆摊到后来建厂开公司之后衣锦还乡 。因此那个年代基本都是南方人来北方谋生,毕竟当时北方是国企重镇 。

所以在90年代前后上述二三线城市虽然从前的小厂小公司在传统大城市的国企职工眼中跟铁饭碗是没有可比性的,造飞机造汽车炼钢铁的怎么会羡慕做衣服做鞋的呢?因此传统观念中对于伴侣和子女的期待是公务员、教师、医生或者国企员工这类在编职业,而不是创业当老板,更不是去私企镀金 。他们认为再好的私企破产概率和裁员概率也远远高于国企,所以求稳就是北方人最在意的 。假设一个公务员岗位年收入15万,另一个是腾讯工作年收入50万,那么北方的丈母娘会更倾向于15万的这位 。

所以总体来说并不是北方城市赚钱少,而是北方人赚工资的比例太高,给企业创收再多也进不了个人腰包,难免缺乏动力 。而南方创业比例高,赚钱多是进了自己口袋,而且为了市场份额会有更激烈的竞争,员工为了加薪会非常努力的工作,或谋求跳槽的机会 。这无疑就增加了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的是当地整个行业乃至城市的快速发展 。所以浙江福建一带很认可“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这句话”,而北方恰好相反,认为好好学习的首要目标就是考公考编,而不是去创业当企业家,在冀鲁豫这些地区,年复一年备战考编的人数不胜数 。但众所周知,盘活经济带动民富的首先就是民营产业,创业率低就难以更快速的推动民营产业发展,全民赚工资也是难以推动民富程度的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3、营商环境

民营产业占比低会直接反应于营商环境的差距 。你在长三角珠三角办理工商注册、企业注册或信息变更等业务都是非常高效的,需要对公办理业务或者公私合作的也都很顺畅,这主要就是得益于当地对民企发展的重视,是决不允许办事踢皮球或者拖沓导致创业者对当地产生抵触情绪的,同时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植力度也很大,奖励和人才引进机制都有公开且明确的方式 。有了这样的前提条件,创业者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放手一搏,凭能力闯天下 。

在北方,虽然对于各职能部门也加强了要求,但是在南北方都做过生意或者经常有对公办事的,你就会发现效率跟长三角珠三角不是差的一星半点,而且繁琐的事情相对也多一些,人才补贴和企业扶植力度也有明显差距 。别说做企业,很多地方哪怕只是开个小旅馆办消防证,开个幼儿园办营业资质都得跑各种部门办各种手续,然后还得托关系都未必能把证件全部搞定,有些旅馆幼儿园都开了几年了,手续都还没办全 。当然这样的现象已经在减少,一些北方的发达城市已经在向南方城市取经,提升办事效率,降低对私门槛,加强扶植力度,可是这种进步依然不够普遍,对于营商环境的塑造依然缺乏力度,这让一些真正目标远大的创业者不得不远走他乡 。

通过下图城市营商环境排名来看,前30强只有北京、西安、青岛、天津、郑州、大连六个城市入围,而且全都是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这种高级别城市,南方却有着珠海、东莞、泉州、无锡、温州、金华、嘉兴这些一般地级市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4、气候差异

南方虽然夏季绵长,长江流域冬季湿冷,但至少不会影响基建和交通 。北方相对四季分明,但是冬季特征明显,尤其东北、西北地区,冬季通常维持5个月左右的市场,从11月份就常有大雪天,日间最高温也在零下,导致交通效率降低甚至受阻,航班航运等大型运力也经常被迫延迟,很多基建项目几乎就是开工半年歇半年 。因此生产和交通的效率相比南方低了很多,在这个讲求生产效率和物流效率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任何人投资也愿意选择气候适于生产运输的地区 。所以北方地区除了山东、河南、陕西这几个地理位置相对偏南的省份以外,其他北方地区受气候影响都比较明显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北方有能力有机会挽回损失

对于现在的北方而言,错过的时间尽管难以追回,但毕竟基础是有的,后知后觉还不算太晚 。随着国企布局的扩大,随着待遇的提升,这让很多高端人才的流失速率降低 。北京、青岛、郑州、西安等地的民营企业发展在高速提升,对局域形成了较强的创业氛围提升,区域带动力越来越强,形成了较强的行业竞争,当地对于民营企业尽可能的开绿灯并提升扶植力度,并南下招商,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来北方的发达城市落户 。

江浙和珠三角经济蓬勃的同时也推升了房价和消费,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安家的目标变成了镀金,毕竟即使上海深圳的高收入也难以满足外地人购房的需求 。这样间接推动了人才回流也等于给了北方扳回一城的机会 。在深圳带动了珠三角电子和互联网产业、苏锡常带动了长三角制造业之后,北方已经意识到了行业更迭的节奏重要性,现在开始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医美、金融、旅游等朝阳产业,并且有着不错的成绩 。未来随着更多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必然会对人才产生新的影响力,而人才的吸引必然对薪酬待遇有所推动,那么有了更高待遇和更多朝阳产业的北方,也将会一定程度的挽回过去20年的损失,重拾发展信心,重塑人才吸引力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南方靠自己,北方靠关系,南方城市比北方发达,环境还比北方好,肯定来南方的人多啊!

我在北京深圳都待过,这两个城市也是南北方的代表城市 。简单对比一下这两个城市!

环境气候

深圳完胜北京

深圳湿润,北京干寒 。夏天温度其实都差不多,都是30多度,现在都是空调 。但是冬天相差太大,北京冬天风大,非常冷,根本不能出门 。深圳冬天虽然没暖气,但是温度也在15度左右,并不影响日常出行 。空气质量就不说了深圳天天是蓝天,北京永远是灰色,偶尔还有沙尘暴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教育资源

北京完胜深圳

北京坐拥清华北大,985211不计其数 。深圳只有一个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都是双非 。这一点深圳完败!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就业环境

这一点是大学生,务工人员选择一个城市重要因素 。这一点我认为深圳完胜北京!

深圳包容度,开放度更高,是一座年轻城市 。

在深圳看的是你的能力,不管大公司小公司,只要有能力,就有股票有股权 。在深圳能实现“富一代”的梦想!

北京是国企央企聚集地,官僚气息浓厚,更多的论资排辈,很多公司都是讲究和领导的关系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我是北方人,生在北方,长在北方 。现在出来五年了,我认为不管是就业条件,还是生存条件,南方城市都优于北方城市!

其他网友观点

人口的流动,全世界都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观点认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人均GDP超过了二万多美元,达到了发达地区的标准;也有的地方,刚刚脱贫;各地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气候不同,经济、自然、人文环境也不一样 。

经济发展的不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差异;各地区、各城市的交通、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等,还有就学、就业机会的也不同;人们总是希望有更好的生活,人口会向收入更高、机会更多的地方流动,是顺理成章很正常的事;有长期的,也有季节性的流动 。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等,人口向东京、首尔等地区流动,人口高度密集 。


为什么北方各省的人口都往南方跑?怎样才能留住北方的人口?

文章插图

北方也好,南方也好,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发展各自的产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