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外出18年没回家,83岁老娘:想死不敢死,死了,儿子就没家了


儿子外出18年没回家,83岁老娘:想死不敢死,死了,儿子就没家了


文章图片


儿子外出18年没回家,83岁老娘:想死不敢死,死了,儿子就没家了


引言唐朝的孟郊曾经写过一首叫《游子吟》的诗: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的意思就不用解释了 , 几乎所有人看了这首诗后都能够知道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据称 , 这首诗并不是孟郊随便编出来的 , 孟郊之所以会写出这样一首感情真挚的诗歌 , 其实 , 与孟郊本人的经历有关 。
资料中称 , 孟郊从小喜欢读书 , 但由于家里贫穷 , 无钱购买书籍 , 于是 , 在他8岁时 , 便开启了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 , 其漂泊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靠给别人打零工 , 赚一些钱 , 以便能够买一些书来读 。
孟郊有一个非常疼爱他的母亲 , 每当孟郊出门之前 , 他的母亲总会给他缝补一些衣裳 , 让他带上 , 以便能够让他在黑夜里抵御风寒 。
孟郊在一篇文章中称 , 他的母亲从年轻时就患有眼疾 , 眼睛的视力很弱 , 每当给他缝补衣裳时 , 总是会显得非常吃力 。 但是 , 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因为视力问题而丢下针线活 , 尤其是在给他缝补衣裳时 , 他的母亲总是用“小针脚”密密缝补 , 生怕衣裳上有漏风的地方 。
孟郊在该篇文章中同时称 , 他的一生贫困潦倒 , 直到五十岁时才谋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小官 , 于是 , 他便将母亲接到了身边 , 然而 , 由于他时常外出采风 , 从而导致公务有所废弛 , 因此 , 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与母亲也只好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 应该说 , 母亲并没有因为跟着他而享福 。 基于此 , 在一次酒后 , 他诗情大发 , 便提笔写下了这首催人泪下的诗歌 。
一位文学大家称 , 《游子吟》一诗在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直脍炙人口 , 主要是因为孟郊用朴实的语言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 由于母爱是人性中最真实的“爱” , 所以 , 《游子吟》一诗才能够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 。
一位社会学家指出 , 母爱是一盏灯 , 是一盏照在昏暗的街道上的灯 , 能够指引你前进的道路 ,让你永远走向光明 。
那么 , 在现实社会中有没有母爱的具体体现呢?
答案是:有 , 一定有 。
这不 , 我们从甘肃庆阳的一位83岁的老娘身上 , 就可以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

事件甘肃庆阳的李某花老人今年已经83岁了 , 李某花老人一生共生育了一儿一女 , 两个孩子 。 18年前的春天 , 年仅25岁的儿子刘某前往广东打工 , 说好的到春节就回来 , 然而 , 自从刘某去了广东之后 , 不但没有回家 , 而且 , 连任何音讯都没有了 。
由于思儿心切 , 在刘某出门打工两年而没有音讯后 , 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李某花老人和老伴刘某愧借了一些盘缠便前往广东踏上了寻子之路 , 但在广东找寻了半年仍然没有结果后 , 盘缠早已耗尽 , 仅靠要饭过活的夫妻俩只好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回了家 。
虽然李某花回了家 , 但她的心仍然在广东的寻子路上 。 李某花称 , 几乎每天晚上做梦 , 都是在广东寻找孩子 。 有时候 , 会因为没有找到孩子而在梦中哭醒 , 醒来后便会一直睁着眼到天亮 。
从自己的儿子刘某没有任何音讯的第三年起 , 李某花在每天吃饭时都会在桌子上给儿子摆一副碗筷 , 并在心里祷告说:儿子 , 千万别饿着 。 而且 , 这种给儿子摆碗筷的习惯一直坚持到今天 。
去年 , 李某花83岁的老伴刘某愧因病去世了 , 在刘某愧即将闭眼时 , 他紧紧抓住老伴李某花的手说:你要坚持活着 , 要等儿子回家啊!刘某愧咽气后 , 他的两只眼睛一直没有闭合 。 乡亲们都说:刘某愧是盼着他的儿子回家呢!
今年 , 李某花的身体出现了诸多不好的状况 , 她隐约地从医生那里获知 , 她也患了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 据此 , 李某花深知自己的时日也已经不多了 。 但是 , 她还要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 从小怕吃药的她也不怕吃药了 , 由于自己和闺女家的条件都较差 , 拿不出过多的治疗费用 , 她便采用土方为自己治病 。 李某花老人哭着对一位媒体人说:“其实 , 我已经忍受不了病痛了 , 我的浑身都疼痛的要死 , 而我也真的想死 , 但我却不敢死 , 如果我死了 , 儿子一旦回来 , 就没有家了 。 毕竟 , 家里有爹有娘才是家 , 他(指儿子)爹都已经死了 , 我怎么能死呢?我要为我儿活着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