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的由来?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为我们还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底层人民史诗级一般的生存画卷 。那时候,人们居住在窑洞中,每家只要能够箍一口窑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窑洞,一种古老而悠久的住宅形式 。那么窑洞的由来是什么?下面跟着小城生活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
窑洞的由来?1
远古时期先民们在早期与自然斗争中,为了求生存,凭借自然形成的岩洞和地孔而居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烧陶窑的启发,再将其加以改造和利用,便成为人们赖以生活的居所,即所谓“土室、土屋”也,也就是早期的窑洞 。
窑洞介绍: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
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扩展资料:
窑洞分类:
一、明庄窑洞 。也叫崖庄窑 。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齐,然后修庄挖窑洞,有一庄三窑和五窑的,也有五窑以上的 。在董志原上,还有利用胡同修庄的,由于崖势不高,不得不挖进几米再挖窑洞,往往形成三面高,一面低,这种庄子被称为半明半暗庄 。
二:下沉式地坑院窑洞 。这种窑洞都在平塬大坳上修建 。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5至8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 。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道或斜洞子,直通塬面,作为人行道 。这种窑洞实际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明显 。
三:箍窑 。箍窑一般是用土坯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卷窑顶而成 。窑顶上填土成双面坡形,远看象房,近看是窑 。许多人还在箍窑上面撒了瓦,以保护窑顶不被雨淋,使箍窑的寿命更长 。近年又出现了砖面箍窑,比泥土箍窑更坚固耐用 。
窑洞的由来?2
上至周先祖时期,土窑洞就遍布山原谷地 。《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唐宋时期,窑洞种类增多,每个窑洞有了明确分工,有暗庄、明庄和四合院庄,明清时期出现了小城堡,高大土墙将一组窑洞或土炕围起来,以防御兵荒和盗贼,俗称为堡子 。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它是建筑在山坡,土原边缘处,常依山向上呈现数级台阶式分布,下层窑顶为上层前庭,视野开阔 。下沉式窑洞则是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再在内壁挖窑洞,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 。
陇东黄土高原是天下黄土最深厚的地方,而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是居民窑洞最多最稠密的地方 。窑洞密密层层,鳞次栉比,有人曾喻为:如挂在云雾中的洞天神府,似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颗颗明珠 。
窑洞的由来?3
窑洞的起源和分布
1、黄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喝着黄河水,脚踏沟壑纵横的黄土中,窑洞在先辈们的智慧下诞生了,成为后代们的栖息地 。黄土高原是窑洞的主要分布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北部、甘肃、宁夏以及山西 。这些地方因为黄土土质疏松,易于开凿,所以为窑洞的开凿和分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
早在50-60万年前就出现了挖土石器,由此可以推断,古人类已经萌生了挖土而居的意识 。同样在距今7000-8000年前新时期早期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中也出现了较为普遍的洞穴 。西安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现了半穴居住所 。
《前秦录·十六国春秋》记载:“张宗和,中山人也,永嘉之乱隐于泰山······依崇山幽谷,凿地为窑,弟子亦窑居 。”由此观之,窑洞历史之久远 。
2、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今天甘肃的平凉、庆阳一带,是黄土层发育较为良好的地区 。地质均匀,垂直结构良好,连续性地延展分布,有着统一完整的地表覆盖层,平均土层厚度达到100~200米 。这种有利的先天性自然条件,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开凿基础 。
在今天甘肃泾川一带,沟壑纵横的山体之间依然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各种村镇、窑洞 。
泾川县沿河谷分布,两山中间夹着泾河,以泾河为纽带,南北宽约3-5千米,居民居住区位于山麓 。窑洞多数开凿在山麓、半山腰以及山顶 。
对于黄土塬上则不同 。由于黄土塬人口相对少,土地开阔,窑洞大多以“地坑窑”为主,所以窑洞分布不均匀,很零散 。
窑洞的种类
在窑洞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变化,按照形成因素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挖土窑洞和箍造窑洞 。
挖土窑洞又分为靠崖窑和下沉窑 。
靠崖窑(挖土窑洞)指的是直接在黄土的基础上开挖 。
靠崖窑,一般在山脚或者半山腰,前提是要有崖面或者山 。常见的靠山窑都是三面临崖,一面面向沟沟洼洼的空旷地方 。这种窑洞是分布最为广泛的,处处可见 。也是最容易开凿、成本最低的窑洞 。
靠崖窑
下沉窑,是由地下穴居演变而来,也称地下窑洞 。这种窑洞主要分布在没有崖面或者胡同的平原地带 。从黄土高原的地平面竖直向下挖出一个地坑,形成封闭院落 。然后,依次在周围挖掘窑洞 。这种院落,称之为地坑窑,抑或地坑院 。
地坑院由于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开黄土高原上的大风 。这是它的有利因素 。但在排水方面,却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考量客观自然环境,该区域相对而言,整体降水稀少,也就不会存在太大后顾之忧 。
地坑窑洞
【窑洞的由来?】 箍造式窑洞
箍造式窑洞,从结构和形式上来说,它实质上是一种掩土的拱形建筑 。具体而言,就是以土、石或者木头等自然物料与大自然密切联系着的建筑 。这种窑洞的筑造过程一般包括:选择窑址—起窑腿—支穴—砌筑物料(砖石)—合龙口五大步骤 。
箍造式窑洞是比较现代的一种窑洞筑造方式,相对于前面所讲到的窑洞,它更具观赏性 。因为融进了人们的物料加工,它更美观 。在今天黄土高原的很多地方,这种窑洞作为参观游览景点而深受欢迎 。
箍造式窑洞
窑洞的淡出
现如今,窑洞的居住作用已经减弱,更多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向外输出 。尤其是在经济、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愿意住到二层小洋房或者平坦干净的平房 。
即使窑洞冬暖夏凉,适宜居住,但自身也固存着一些不利因素 。
随着近几年自然灾害的增多,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越发严重,安全因素成了重中之重 。黄土,属于散离结构,容易风化以及墙面剥落 。窑洞之内,光线差,采光能力弱;通风条件不好,加之窑洞开凿窗户难度大,空气流通也是问题 。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构造,在阴雨连绵的天气,窑洞内比较潮湿;同时 。因为窑洞是以黄土层为原材料,比较容易受风霜雨雪的影响,潮湿造成食物的保存成为问题 。处理不当,就会发霉变质 。由于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沿河流、沿平原而居,所以,我们会在黄土高原的很多地区看见空置出的许多废弃的窑洞,因为人们更愿意扎堆似的抱团而居 。窑洞的承袭与未来
总而言之,窑洞是一种文化、传统,是我们先辈的智慧凝结,这种文化形式的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
窑洞,作为一种生土建筑,取材、造价低廉,保温与隔热效果异常优越,这种原生态的先天性优势是任何材料所无法取代的 。就从某些方面来讲,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所以,对于保护这种文化形态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
在窑洞的改善和继承上,首先要对窑洞本身的缺陷和弱点加以改善 。
对于光线暗,通风不好等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窑洞的挖掘深度,以此保证采光能力 。有关潮湿等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比较实用和有效的防水涂料予以处理 。
其次,加大黄土高原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造,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要重视窑洞病害机理的研究,避免自然灾害 。根据记载,1997年,延川县永平乡永平村两户窑洞因为黄土滑坡坍塌造成15人死亡 。这些事故都在提醒我们研究窑洞病理机害的重要性 。
黄土高原,孕育着无限中华底蕴;窑洞,作为建筑形式的一种补充,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它既承载着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 。
参考文献:《中国窑洞》、《泾州之谜》、《陕北人的窑洞生活》、《窑洞与环境》
推荐阅读
- 哪些是传统蕙兰的老八种和新八种
- 小腿粗的穿袜子技巧有哪些
- 香脆莲花白的做法 香脆莲花白的做法与步骤
- vivo手机的流量开关在哪里
- 八字合婚正确方法 婚姻失败的原因
- 描写蜗牛的句子风吹雨打都不怕
- 还珠格格的同人文谁有
- 分手后祝福对方的话英语
- 可可碱和可可粉的区别
- 江珊王志飞主演的电视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