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儿胡同的介绍

大家好 , 以下是小城生活网的小编 整理的关于鸦儿胡同的介绍 , 欢迎阅读参考 ,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鸦儿胡同的介绍1

【鸦儿胡同的介绍】 鸦儿胡同 , 属西城区什刹海街道 。东南起小石碑胡同 , 与烟袋斜街相连;西北至甘露胡同 。元代称沿儿胡同 , 为后海北沿 。明代称广化寺街 。清代取沿儿胡同 , 谐音称鸭儿胡同、鸦儿胡同 , 为正黄旗地界 。一直沿称 。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 。胡同内6号院为萧军故居 。鸦儿胡同全长820米 , 是北京城中比较长的胡同之一 。

鸦儿胡同的介绍2

鸦儿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很长的胡同 。原名鸭儿胡同 , 明朝时被称作广化寺街 , 清初时因胡同位于後海北沿 , 因而被称为“沿儿胡同”随後被讹传为鸭儿胡同 , 1949年後北京市政府整顿胡同名称改鸭为鸦 , 称为鸦儿胡同 。

鸦儿胡同东头是北京城内最着名的一座石桥——银锭桥 , 整条鸦儿胡同沿着什刹海的北岸蜿蜒向西 , 与後海北沿平行 , 一直延伸到後海西沿的甘露胡同 , 胡同全长820米是北京城中比较长的胡同之一 。

鸦儿胡同相当清静 , 偶尔路过一辆人力三轮 , 车夫喋喋不休地给乘客讲述着老北京自己的故事 。小街路边也有些开店的 , 门口的卫生情况也很原生态 。原本觉得胡同里脏兮兮的其实是常态 , 完全整修了的 , 就只适合消费了 。越往东走 , 繁华程度越改善 , 东头聚集着好多绿色招牌回民馆子 , 多是李记的 , 相对实惠的地方 。

这里是一条非常地道的老北京胡同 , 里面有许多名人故居 , 现在有许多老北京小吃店 , 人不算多 , 适合闲逛 , 看看北京的四合院风格建筑 , 很有当地的特色 , 了解特色的文化 。

鸦儿胡同的介绍3

鸦儿胡同位于西城区东北部 。属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辖界 。东西走向 , 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起自小石碑胡同与烟袋斜街相连 , 西北至甘露胡同 。全长820米 , 道路均宽5米 。元代为积水潭(今后海)北沿 , 称沿儿胡同 。后因积水潭面积缩小 , 加大了与水面的距离 。明代称广化寺街 , 属日忠坊 。清代取沿儿胡同谐音称鸭儿胡同 , 亦作鸦儿胡同 , 为正黄旗地界 , 鸦儿胡同沿用至今 。街内有广化寺 , 始建于元代 。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 , 寺亦因此得名 。清宣统元年(1909)由清学部主持在广化寺筹建京师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前身) 。民国时期鲁迅作为教育部主管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 常来此工作 。1917年京师图书馆从广化寺迁至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 。广化寺主体建筑尚完好 ,  现为北京市佛教协会和北京佛教音乐团办公活动场所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重修颐和园佛香阁时曾从寺内移去l尊大佛 。今6号院内有欧式小楼 , 1951~1988年作家萧军在此生活工作近40 年 , 先后在此著有长篇小说《第三代》(1955年以《过去的年代》书名发表)、《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和京剧剧本《吴越春秋》以及《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存释录》等著作 。鸦儿胡同多为平房 , 90年代开始四合院改造工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