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黑洞的形成 。在我们的宇宙中由无数恒星 , 像我们的太阳就是其中之一 。想要了解黑洞的形成 , 就要了解它的前身:恒星的形成
(万有引力:一切物体对任何物体都有引力 , 其引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 。也就是说质量越大 , 引力越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 , 为什么地球绕着太阳转 。有质量的物体对自己本身也会有引力 , 当物体质量够大 , 这个物体就会向自己的中心坍缩 。)
文章插图
在宇宙中 , 漂浮着很多“气团” 。由于万有引力这些气团渐渐地凑到一起当气体够多的时候(氢气)因为向自身压缩 , 这些气体粒子就会不可避免地摩擦
(核聚变:例 , 氢粒子与氢粒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对撞 , 就会聚变成更重的氦粒子放出大量能量 。而一个氦粒子的质量要小于两个氢粒子的质量这丢失的质量 , 则根据著名的方程a=mv方 ~能量等于质量乘光速的平方 转换成能量)(温度越高 , 粒子运动速度越快)
由于他们的摩擦就产生了热量 , 所以温度升高 , 然而高温时粒子运动的更快 , 摩擦碰撞就越激烈从而导致温度更高 。当温度高到一定的程度就有了核聚变的条件 。这样恒星就进入了主序星阶段 , 我们的太阳就在这一时期 。
文章插图
恒星的诞生 , 就讲这么多 , 接下来终于到黑洞了 。
之前讲过当引力够大的时候物体会向自身中心坍缩 , 密度变大 。巨大的恒星明显符合这一条件 。但它们为什么没有坍缩呢那是因为燃烧中的 , 或者聚变中的恒心产生巨大的热量 , 剧烈运动中的粒子无法被压缩的过“挤”自身引力与粒子运动速度产生了一种平衡 , 使其无法继续被压缩 。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当氢全都剧变成氦的时候 , 恒星就无法继续核聚变了 , 这一平衡被打破 。因为自身引力的原因 , 就会继续坍缩 , 这样一来 , 岂不是被一直压缩到无限小 , 不会的 。因为粒子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 , 是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在费米子组成的系统中 , 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 。在原子中完全确定一个电子的状态需要四个量子数 。PS:以上摘抄百度百科 , 大致意思是一种不让粒子压缩的过小的原理 , 就好像万有引力是一种让大质量物体坍缩的原理 。至于费米子 , 就只要理解成除了光和暗物质的其它一切就行了 。光粒子是玻色子)
文章插图
而再次达到一个平衡 , 这时恒星就进入了中子星或白矮星的阶段 , 这样的恒星往往密度非常大一立方厘米800吨算轻的了 。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这颗恒星的质量大到连泡利不相容原理都无法让它停止继续坍缩 , (有一个常数叫昌德拉塞卡极限 , 一个印度研究生的名字 , 他提出的 。他意识到不相容原理所能提供的排斥力有一个极限 , 因为相对论把粒子最大速度限制为光速 。这意味着当恒星变得足够密集时排斥力还是会比引力小那么这个刚好能打败排斥力的质量就是昌德拉塞卡极限大概就是太阳质量的一倍半还大)
他就真的会坍缩到无限小 , 因为已经没有原因让其有理由停止坍缩了 。这个无限小的点叫奇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黑洞 。但黑洞可不止一个奇点 。仅仅是一个奇点的话叫做裸奇点 , 但理论上来说 , 裸奇点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很快会躲到事件视界后面去
文章插图
(事件视界:根据广义相对论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能超过光速 , 黑洞的引力之强 , 以至于光都无法逃出去但不太近的话 , 还是能出去的 。如果光无法出去那就是事件视界之内 , 反之就是事件视界之外所以明显事件视界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构想出的一个代表着进去就无法出来的界限 。。。)
包括事件视界的奇点就是黑洞 。
先清几个大家最常问的问题
太阳系在银河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旋臂
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恒星系统)两者名字一样 , 纯属偶然
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 , 254万光年远 。
文章插图
根据科学概率计算银河系1000亿到4000亿星系及大量星云 , 尘埃中有200个左右的外星文明至少 。
【黑洞是怎么有的又是怎么没的】还有一种黑洞叫太初黑洞并不是因为自身质量挤压黑洞而是在宇宙大爆炸前期形成的由于外部压力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