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意思

此句出自龚自珍《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诗句简单而直白的指出了当时清廷对于文人的行为与语言上的压制,同时期的文字狱的泛滥,以及在此政治高压下文人骨气节操的缺失 。
要想深究诗句背后所隐含的真实情感,我们要先从了解历史开始,'以史证诗'也是后人理解古诗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自从清军入关成立清廷,反清复明之事便时有发生,具有汉民族情感的遗民不愿意接受清朝这么一个异族的统治,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文人学者们难免会借诗文来表达自己对于清朝统治的不满,另外清廷神经的过于敏感也是清朝文字狱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康熙时桐城进士戴名世修《南山集》 , 用明永历年号 · 坐大逆被诛 , 株连获谴者数十人。乾隆时举人蔡显作《闲闲录》,引古人《咏黑牡丹》诗中 "夺未半工色,异种也称王"的句子 , 乾隆认为"夺朱"影射清人抢夺朱明政权 ," 异种 "即咒骂清人为异族杂种 , 被斥为狂悖 , 将蔡押赴市曹处斩 。这种案例不胜枚举,文字狱压抑了文人的性格,是他们心有余悸,是以文人为了明哲保身再不敢再有任何妄加议论之举 。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意思

文章插图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意思】而中国历来有游幕谋生的方式,而在清朝则有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学人游幕 。为了生存,知识分子们难免要寻找谋生的途径,但是在这样一个政治高压的情况下,任何文字相关都难免会有杀身之祸,故而有才之士大多转投幕府,他们并非从事行政性的事务工作,而是以门人清客身份陪同幕主或谈经论史、盱衡时局,或撰文吟诗、著书立说,从事专门的学术研究工作 。他们以著述谋稻粱,针对这种因谋衣食而导致士人才能、品节的沦丧,当时正直有骨气的士人们也对达对此表示了不满和讽刺,而龚自珍的这首诗也是针对这种现象而发的,当时文人们不仅争相入幕,而且还相互倾轧,为求一己之私利而不顾民族之大义,故而也由清廷实行文字狱的不满愤恨转而对这些面对政治高压就奴颜婢膝的士人们的痛心与无奈 。

避席畏闻文字狱 著书都为稻粱谋的意思

文章插图
诗文历来讲究风骨二字,即情感思想鲜明,语言文字凝练,而这首诗正是以着富有节奏的词句,鲜明的指出了当时江南儒林的现状,士气萎靡,龚自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与积极的变革者,所以他这首对于现状批评的诗正是其反对政治高压,反对封建专制的,他对士人埋头著书、不问朝廷的行为明确指出:那种埋头读经、校勘古书而不问国事民生的作法是" 国有养士之货,士无报国之日 。" 。他将清政府的高压打击与怀柔之策联系在一起,不可不谓之高妙,上一句以文字狱的镇压而使士林噤声无言,下一句就转接到了为了生存名利而转投幕府的一群文人,从事着看似高雅,实则欺世盗名之事,讽刺之情,溢于言表 。参考文献:刘桂生:《<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