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学说话的误区

要想把孩子培养得更聪明、更富有智慧,就要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早期语言训练 。如今 , 许多年轻的父母也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育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
不让老人说家乡方言
有些父母上班忙就把宝宝交给奶奶爷爷看护,但又担心老人说的是家乡方言,会影响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所以就一再叮嘱:不让老人和宝宝说话 。有的家长认为和宝宝说话他也听不懂,所以不用说也可以 。
宝宝生来就喜欢听各种不同的音响,喜欢父母和他们说话 , 喜欢这种听觉刺激,虽然他们听不懂 , 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开始会很惊讶地看你,看你的 表情,正哭闹着会突然停止 。宝宝认真接收家长给他的听觉刺激,有利于听觉注意力的集中和灵敏 。另外用方言和宝宝说话也可以让宝宝多掌握一种语言,父母后期 注意培养就不成问题,不与宝宝说话会使孩子因缺乏听觉来源刺激而减弱甚至丧失听觉功能 。
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 , 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 ”说成“苹朵”等等 , 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 。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林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 官的某些部位 。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 , 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 。于是错音就出来了 。对于这种情况, 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 , 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 。
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 。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 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 。另外 ,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 , 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 。“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 。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 , 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 , 凉不凉?。可焐煨「觳病⑻鹜?rdquo;等等 。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 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
时间一长 , 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 , 他就明白 , 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 。到了1岁的时 候,他可能会叫“爸爸 , 妈妈”了 , 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 , 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
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
“奶话”(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 。这时,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诸如“ 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 。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 , 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 养与发展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 , 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 , 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 。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 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 , 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 。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
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教宝宝学说话的误区】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以后,而他还不会从口中说出,如果说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 明白他的意图 , 他的要求就已经达到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当宝宝想喝水时 , 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 , 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 ”,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 。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