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结”大爆发



“券结”大爆发


券商一直被投资者认为是“看天”吃饭的行业 , 牛熊市决定了其净利润的上限与下限 。 不过随着资管行业的大爆发 , 券商的经纪业务占总营收的盘子开始下降 , 财富管理、投行、中介业务成为券商新的“突破口” , 中小券商也意图借着财富管理风口弯道超车 。 为此 , 老虎财经推出《券商十字路》专题 。
本篇是《券商十字路》专题一:“券结”大爆发

2021年被称为券商结算模式的爆发之年 。
数据显示 , 2021年券结基金占其全市场新发基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左右 , 全年新发基金总份额为3.02万亿份 , 其中券结基金规模为1867.82亿份 。 而在2020年时 , 仅有58只基金采用券结模式 , 规模为704.89亿元 。
仅仅一年时间 , 采用券结方式的基金数量翻了一番 , 折射出券结模式在基金发行市场上的地位逐步提升 。
在这个过程中 , 大量的资金从银行体系搬到了券商 , 银行、互联网等第三方代销份额正逐步被“蚕食” 。 相应的 , 这也给券商带来了良机 。
多家机构人士认为 , 在券商经纪业务转型财富管理的大趋势下 , 券结模式能有效协调券商和基金公司合作的长期利益 , 可以在多个业务维度推动合作 , 充分调动双方的业务积极性 。
券结模式大爆发 , 爆款频出
2021年可谓是券商结算的“大年” , 采取券商结算模式的基金越来越多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2017年年底 , 证监会只是将该模式作为一个试点 , 要求新成立的基金采用“券结模式” 。 据悉 , 恒越基金、东方阿尔法、凯石基金、博道基金、青松基金、国融基金等6家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成为首批参与试点的公司 。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后 ,在2019年券商结算模式由试点转换为常态 , 并鼓励”老基金“的新产品也采用该模式 。 自此 , 越来越多的基金摒弃了以往的托管结算模式 , 转向券商结算模式 , 后者也一跃成为市场新宠 。
【“券结”大爆发】据统计 , 2018至2020年分别有13只、46只和58只基金采用券结模式 , 规模分别为73.54亿份、424.01亿份和711.62亿元 , 增长数量并不是很明显 。
而到了2021年 , 采用券商结算模式的基金暴涨至124只 , 发行总规模更是飙至近1800亿元 , 呈现井喷状态 。 数据统计显示:2021全年 , 全市场新发基金总份额高达3.02万亿份 。 其中 , 仅券结模式占比便已升至6%左右 。
从市场层面来看 , 2021年权益基金整体发行遇冷 , 而不少基金得益于券结模式首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
2月份 , 采用券商结算模式南方兴润价值基金2天内吸金148.69亿元 。
9月份 , 永赢长远价值基金、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基金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 募集资金分别为79.26亿元、66.81亿元 , 其依旧采用了券商结算模式 。
到了第四季度 , 该模式热度不减 。 博时优质鑫选基金募资额57.08亿元 , 华夏量化优选基金首募规模超过22亿元 。 据悉 , 华夏量化优选基金是华西证券、恒丰银行与华夏基金共同定制的券商结算公募基金产品 。
除了上述中小基金 , 大型基金也在发力券结基金 。 根据天风证券非银研报 , 睿远基金旗下券结基金规模排名全市场第一 , 结算券商为中信证券 , 3只产品合计规模已高达600亿元 。
不过 , 天风证券非银分析师夏昌盛认为 , 券结基金往往意味着较大的资源投入 , 通过宣传造势等活动俘获客户心智 , 最终打造了“爆款产品” 。 但若后续产品业绩表现不佳 , 对客户资源、业务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会放大 , 因而绩优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 , 背后的产品甄选能力是核心能力 。
银行结算和券商结算有何不同?
市场新宠“券商结算”和传统的托管结算模式相比有何优势 , 为何在短短的两年内多家公募基金“倒戈”该模式?
传统的托管结算模式是指公募基金租用券商交易单元 , 所有交易指令为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 托管与结算均由托管行承担 。 这其中很致命的缺陷是 , 托管与结算均由商业银行承担 , 然而该模式中交收责任的问题商业银行却始终未能解决 。 此外 , 券商也只是担任“通道”的作用 , 无法对基金公司的交易进行监控 。
而券商结算模式是券商在中国结算开设结算资金账户 , 产品委托券商作为经纪商为其完成资金的结算交收 。 也就是说 , 此前托管、结算主要由银行负责 , 而根据最新的模式 , 基金公司则可以选择券商来提供托管和结算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