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特色手工艺品:乌毡帽

帽子从春秋时期到现在都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它也是中国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今社会的帽子千千万万 , 形状也是各种各样 。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绍兴文化中三乌之一的乌毡帽 。
乌毡帽是浙江绍兴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 。内外乌黑 , 圆顶 , 卷边 , 前段呈现畚斗形 , 冬经风雨夏遮阳 , 除酷暑炎日 , 四季可用 。其制作精细 , 牢固耐磨 , 厚实硬邦 , 湿之即干 , 经济实惠 , 为农民及各种工匠所乐于购用 。乌毡帽以厚薄均匀、手感松软、质地坚挺为上品 。
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 。明张岱《夜航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 。”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 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 , 开设潘万盛毡帽店 , 年产毡帽约2000顶 。1940年 , 毡帽益盛 。戴乌毡帽是绍兴当地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鲜明标志 。
关于乌毡帽的来历 , 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有一个猎人进山狩猎 , 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 , 并把老虎打死 , 猎人发现虎穴里有一块“毛毡” 。原来 , 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的窝里 , 久而久之 , 磨压成像饼一样的毡子 。这个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 , 加工成盔甲模样 , 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 , 顿时感到暖和舒适 , 甚是喜爱 。消息传开 , 大家纷纷仿制 , 便有了绍兴乌毡帽 。
乌毡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 , 这与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开的 。鲁迅在不少作品中多次描述头戴乌毡帽的农民形象 。他在《故乡》中描写闰土的形象时写道:“紫色的圆脸 , 头戴一顶小毡帽……”;他在《阿Q正传》中又写道:“阿Q没有现钱 , 便用一顶乌毡帽做抵押……” 。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 , 戴乌毡帽在绍兴老百姓中非常流行 , 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服饰 。小至十几岁的“闰土” , 到满脸皱纹的年长者 , 可见乌毡帽在旧时绍兴之普遍 。
乌毡帽制作:
1、选用当年春天剪下的湖羊毛 , 将羊毛里面的杂质挑选干净后 , 加水放上一夜 。用弹棉花的方式将羊毛弹成絮状 。
2、将弹好的羊毛均匀地摊在竹垫上 。铺好后喷水将蓬松的羊毛压倒 , 并用竹垫卷起来 , 扎紧 。两人用同一只脚向一个方向同时用力捻 。将帽子的大致形状捏出来 , 完成后再重复上面“捻”的工序 。接着再将帽子中间扯开 , 做成饺子状 。
3、在滚烫的开水里揉搓 , 将其中的脏物揉出来 , 揉搓干净后 , 还要在太阳下暴晒几天 。
【绍兴特色手工艺品:乌毡帽】4、晒干的毡帽用特殊的模具定型 。边上冒出来的细羊毛有点扎人 , 要用小火烤掉 。然后再把烤好的毡帽染色 。再次定型、晒干后 , 乌毡帽就做好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