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加减治多发性大动脉炎医案、配方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多发性大动脉炎医案、配方】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狭窄或闭塞性的炎症 , 而无脉症则是本病头臂动脉受累的类型 , 其发病年龄多在25~40岁 , 女性居多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 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失调有关 。病理改变为病变远侧缺血 , 病变近侧血压偏高 , 动脉部分阻塞或完全闭塞 , 阻碍其远侧部位血流的供应而产生缺Ⅱ , 根据阻碍部位及程度而有不同的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血管扩张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降低血液黏滞药物为主 , 无效者则采用手术治疗 。
【病案举例】
患者 , 女性 , 55岁 。因左上肢易疲劳麻木、发凉疼痛、动脉搏动消失、头昏头痛5个月 , 于1993年5月20日就诊患者自述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 , 渐觉左上肢发凉 , 沉重麻木 , 在做家务时易觉疲劳 , 继而头昏、头痛 。先后去省、市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狭窄性大动脉炎 。先后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 , 并服用巯甲丙脯酸、地巴唑、潘生丁等多种西药 , 治疗5个月未见明显效果 , 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 。患者因恐惧手术 , 来求中医治疗 。查体:患者左侧桡、肱、腋、颈动脉搏动消失 , 而右上肢及双下肢动脉搏动如常左上肢测不到血压 , 右上肢血压为130/70mmHg , 颈部、两侧锁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左上肢较右上肢明显发凉发白 , 且肌力减弱 。患者精神欠佳 , 面色淡白无华 , 自觉小腹发凉 , 二便、饮食尚可 , 右脉细小软 , 左脉无 , 舌质暗淡苔白 , 西医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无脉症) , 中医辨证属血虚寒厥证 , 治以温经散寒 , 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20g , 赤芍15g , 桂枝15g , 细辛5g , 黄芪30g , 川芎10g , 桃仁15g , 木通12g , 地龙10g , 炙甘草5g , 生姜3片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共服7剂 , 并嘱患者以药汁熏洗患肢 。5月28日复诊 , 患者左上肢麻木、疼痛、发凉感较前好转 , 但仍未触及动脉搏动 , 左上肢仍不能测出血压 , 患肢易疲劳 , 头晕、头痛之症无明显改善 , 继以上方加丹参30g , 路路通10g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共14剂 。6月1日复诊 , 患者左侧桡、肱、腋、颈动脉搏动恢复 , 但较弱 , 患肢已能测出血压 , 但收缩压较健侧低30mmHg 。患者自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感、疲劳感明显减弱 , 肌力较前改善 , 但仍觉头昏、头痛 。上方去路路通 , 加天麻10g , 鸡血藤20g , 14剂 , 水煎服 , 调护如前 。7月2日复诊 , 患者左侧桡、肱、腋、颈动脉搏动较前增加 , 患肢收缩压低于健肢10mmHg , 患肢感觉正常 , 肌力恢复 , 头昏、头痛明显减轻 , 已能正常做家务劳动 , 惟觉小腹部有凉感 , 以上方去丹参 , 将桂枝改为肉桂15g , 加吴茱萸5g , 水煎服 , 每日1剂 , 14剂 , 另嘱其以上方配制丸剂 , 每日6丸 , 调理巩固 , 共服1月 。1994年2月1日患者述服完上药诸症皆除 , 去省医院复查一切正常 , 随访至今未复发 。2
按:无脉症是头臂动脉受累产生狭窄或闭塞的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一种类型 , 临床少见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道乃气血之通路 ,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脉者血之府也” 。手足厥寒者 , 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 , 阴血内弱 , 脉行不利 , 故阳虚血弱、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为本病病机所在 , 血虚寒凝 , 血弱不能充养四肢 , 寒阻阳气不能温煦四末 , 气血流行不畅致使肢体痛、冷、麻、软、无脉症;清阳不升清窍失养 , 致使头昏头痛 。故本病阳气不足且气无力以运血 , 脉道血虚血瘀 , 虚为本 , 瘀为标 , 属本虚标实之症 。治疗中温运血行 , 散寒通脉、养血活络为其治疗方法 , 当归四逆汤用桂枝、细辛以温通阳气 , 当归、芍药以养气和血 , 又用黄芪补气以行血 , 佐加活血通络之品以化瘀通脉 , 标本兼治 , 终获痊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