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医案
【五苓散加减治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医案】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病理损害范围广泛,病情复杂 。常并发有胆管梗阻、狭窄、感染、出血、肝脓肿等症 。其主要病理损害是:梗阻性黄疸、毛细胆管炎、瘀胆性肝炎、胆汁瘀积性肝硬化等肝功能损害 。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通常选用胆管切开探查、取石、胆管成形做内外引流等术式 。但术前、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 。同时,胆汁分泌异常,体液失衡,术后持续黄疸,残留结石,结石复发等症,仍是目前临床棘手的问题 。
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机,一般为肝胆气滞、疏泄失常,邪热蕴阻、运化失司;其病理转归或蕴热初起,或湿热薰蒸,或热毒化火,逆转营血等 。但气血瘀滞、湿热薰蒸则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 。而术前又以肝瘀胆阻实证为主,故以大柴胡汤、龙胆泻肝汤为主,疏肝通腑,泄热利胆 。术后则以脾虚血亏、肝阴不足虚证为主,故术后以,、茵陈五苓散、一贯煎为主,补中益气,温中健脾,柔肝养阴 。整个病程虚实并存,湿热夹杂,故须用利湿、清热祛瘀药物,随症加减 。
【病案举例】
刘氏等采用中西结合围手术期治疗,且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57例同类患者(外院)作对比观察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补液,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K1、K3,联苯双脂,肌苷,三磷酸腺苷等护肝治疗 。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二联或三联抗感染治疗,阿托品、654-2等解痉止痛,33%硫酸镁口服利胆 。治疗组:只选用上述方案中的部分抗生素和一般静脉补液,按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术前以大柴胡加金铃子散加五味子为利胆I号固定方(湿重型),龙胆泻肝汤加五味子为利胆Ⅱ号固定方(热重型);术后以茵陈五苓散加黄芪建中汤加海金沙、金钱草为疏肝I号方固定方(气虚为主型),茵陈五苓散合一贯煎加海金沙、金钱草为疏肝Ⅱ号方固定方(血虚为主型) 。上述药物除甘草5g,其余均为15g疗程:术前两组均治疗3~15天,术后治疗825天 。结果:手术前治疗后黄疸、肝功能及转氨酶改善情况:手术前治疗15天后黄疸消退率治疗组为12.3%,对照组为15.8%;肝功能恢复正常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5.3%,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手术前治疗5天、10天、15天后转氨酶好转率:治疗组分别为68.4%、82.5%及100%,恢复正常率分别为22.8%,33.3%及75.4%;对照组好转率分别为19.3%,45.6%及59.6%,恢复正常率分别为3.5%,15.8%及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术后黄疸、肝功能及转氨酶改善情况:术后15天黄疸消退率,肝功能及转氨酶恢复正常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出院时残石情况:出院时残石率治疗组为15.8%,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3年后结石复发率:治疗组为12.3,对照组为3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推荐阅读
- 五苓散加减治创伤性皮下积液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女性尿道综合征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创伤并发症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颅脑术后并发症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肠癌术后综合征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肾绞痛医案
- 五苓散加减治女性小便频急医案
-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医案、配方
-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颞下颌关节炎医案、配方
-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