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hn病 乌梅丸加减治克隆病医案

克隆病又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临近结肠,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 。其病因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明确 。
克隆病属中医学“腹痛”、“泄泻”、“积聚”、“便血”、“休息痢”、“虚劳”等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又说:“少阴之胜…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这些病因和症状的描述与本病颇为相似 。
本病病位在中焦,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性多为虚实夹杂,虚者脾虚运化失职,肾虚温煦无能,水火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实者因饮食所伤,滋生湿热蕴结肠中,气血阻滞,传导失司,肠络挛急则里急后重或腹痛阵作湿热熏蒸,气血瘀滞则发热或大便黏腻带血 。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药的治疗也仅仅是全身支持与缓解症状,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也有不少宝贵经验,在西医治疗尚乏良效之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不失为一种选择 。治疗原则宜虚实兼顾,温涩固下以治其虚,清肠毒以除其实 。
【临床应用】
曹钟东乌梅丸加味治疗克隆病21例 。乌梅丸合白头翁汤化裁:乌梅30~45g,细6~10g,干姜10~15g,炒黄连10~15g,炒黄柏9~12g,制附片10~15g,炒当归12~24g,肉桂6~10g,红参10g,川花椒6~10g,白头翁15~30g,秦皮912g,大枣10g,炙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脾肾虚寒证明显者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用小剂量,其他药用大剂量;发热或上焦有热者,白头翁汤用大剂量,其他药用小剂量;腹中有积块者加三棱、术各10g15剂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考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泄泻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及(或)钡剂灌肠检查正常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肠镜及(或)钡剂灌肠显示:; 。
病变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肠镜及(或)钡剂灌肠显示病变无改善 。本组21例在用药3个疗程后(含不足3个疗程痊愈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16例(占76.2),好转4例(占19%),无效1例(占4.8%),总有效率95.2% 。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
【Crohn病 乌梅丸加减治克隆病医案】【病案举例】
史某,男,28岁 。1996年3月27日初诊 。有家族性腹泻病史 。
患者反复腹泻、腹痛、低热3年余,脐右侧肿块半年1周前无诱因又出现腹泻,大便呈黏液样血便,日10余次,里急后重,右腹部剧痛阵作,发热 。人院后用西药抗生素输液和口服消炎、止泻、止痛剂治疗1周,效果不明显 。遂赴某医院进一步诊治,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克隆病(局限性结肠炎),又在该院用西药输液并口服治疗10天,病情改善仍不明显,继回本地求服中药 。查患者舌淡、舌边有齿痕、苔中后部黄腻,脉细无力略数,据脉症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大肠湿热 。用上方白头翁汤大剂量,余药小剂量,加三棱、莪术各10g,服药7剂,腹泻腹痛明显减轻 。续以白头翁汤小剂量,余药大剂量调理,3个疗程后,腹泻、腹痛诸症悉愈,纤维结肠镜复查报告,肠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
按:本病属虚实夹杂之症候 。故在治疗时宜虚实兼顾,温涩固下以治其虚,清肠毒以除其实 。乌梅丸方中附子、肉桂、干姜、细辛、花椒等温补脾肾;红参、当归、大枣、炙甘草健脾益气养血;此二组药物能够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白头翁燥湿清热解,擅治湿热痢疾,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明显的抗肠道炎症作用;乌梅重用可泄木安土,涩肠止泄,现代药理研究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诸药共奏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涩肠止泻、清肠解毒之功效 。因药证相符,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故收效满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