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医案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叫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综合征,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素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
症状、体征:食欲异常、腹泻、恶心与呕吐、便秘、胃肠气胀、腹痛 。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相当常见,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 。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多见于青壮年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医案】本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无统一的认识 。精神因素在本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造成脑一肠轴的紊乱,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暗示和自我暗示是主要的发病因素,患者常有胃肠肌电活动和动力的乱 。外科腹部手术,饮食失调,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均可构成不良刺激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呕吐”、“腹痛”、“腹泻”的范畴 。本病由于手术耗伤气血,寒邪直趋中焦脾胃,中阳受损,脾失温煦,中焦枢机不利;加之大部分病人手术较大,患者术前恐惧手术,术后担心影响日后工作、生活,致使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胃升降失职,故成本病 。所以中焦虚寒、脾胃虚弱是本病病机所在,虚与寒俱、脾胃两虚为特点 。
【病案举例】
杨建刚自1992年来采用理中丸加味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26例,取得满意疗效 。26例患者均为外科术后恢复期患者,其中男22例,女4例 。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 。发病距手术1028d 。其中消化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者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者5例,胃癌根治术后者3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者3例,肠破裂修补术后者2例,门脉高压症、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者1例 。本组病人的主要症状腹部不适,腹凉腹胀,纳差,肠鸣腹泻或便秘 。畏寒喜暖,精神萎靡,情绪紧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部分病人伴腹痛,或恶心、呕吐,或呃逆,或胸胁满闷 。治疗方法:党参15g,白术12g,干姜12g,甘草6g,黄芪30g,当归9g,陈皮9g 。腹痛加白芍,腹泻加云苓、车前子,恶心、呕吐加代赭石、半夏,胸胁满痛加柴胡、木香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两次服治疗结果:1周内治愈9例,2周内治愈12例,3周内治愈4例,4周内治愈1例 。平均治疗11.3d 。
按:理中丸为《伤寒论》之名方,干姜为君,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党参补气,助运化而升降,白术健脾,甘草和中,加黄芪、当归益气补血,陈皮理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补脾益胃,益气养血之效 。中医学素来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故在药物治疗同时,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重要意义 。还要注意生活有规律,适当体育活动,可增强体质,解除心理障碍,调整脏器功能 。
推荐阅读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顽固性腹泻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腰椎骨质增生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骨折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胃癌手术后口疮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胆道术后“T”管引流胆汁过多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多涎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唾液减少症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过汗伤阳医案
- 理中丸加减治不明原因高热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