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新文化运动”之一:为何要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我们到底知道多少?
是仅限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寥寥数笔,抑或是只记得那几个著名的名字,而对具体过程一无所知?
滔滔狂浪激浊流,冥冥中无知的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享用他们所开创的成果:书写白话文、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简化汉字、打破家族制,构建新道德新伦理等等 。
那场持续时间只有短短七年的“新文化运动”,却筑就了现代中国的伟大文化根基 。
前路混沌,各种社会思潮混杂,在混杂的思想下青年们相互激荡,后世一个个重如泰山般的名字也在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 。
文章插图
鲁迅在写《狂人日记》
首先请对阵双方的主要选手入场:
新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周作人、刘半农、易白沙、吴虞
旧派人物:林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章士钊等
在此特别说明:旧派人物并非道德或法律意义上的坏人,新派人物也并不全是道德完人 。
新与旧如何区分?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看,世间万物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今日之“新”,即成明日之“旧” 。那些旧派人物在前清时,未尝不是一个新派之人,只是当历史演进到民国时,人的思想却不能如外物一般容易改变,你曾经越是坚信的,现在就越成为你的禁锢 。所以他们便不可避免的从“新派”变成了“旧派” 。
此类人物很多,如过去的严复、康有为等,也如未来的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 。时代变化越剧烈,此种新旧人物的更迭就越迅速 。
文章插图
言归正传,首先便是这场伟大“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
第一个出场的人物便是这场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先生,独秀先生请开始你的独秀 。
1915年6月,因反对袁世凯篡权的“二次革命”失败而被迫流亡日本的陈独秀,与好友易白沙回到上海 。他用了两年时间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教训,并苦苦思索着两个问题:中国为何会这样?要如何才能救中国?
一路坎坷颠沛流离,从安徽到上海,从上海到日本,他从未停止过追寻 。历时两年,他终于回国了 。此次回到上海,他虽两手空空,却带着当时中国最先进最深刻的思想,犹如太阳在海平面下正欲喷薄而发 。他打算大展拳脚,再有一番作为 。
陈独秀先找到好朋友亚东图书馆的汪孟邹,老汪看着他一脸无奈 。原来老汪的图书馆本就生意冷清,又还要承担《甲寅》杂志的印刷发行,本就惨淡经营 。老朋友,我有心无力啊……
可老汪是厚道人,他懂得老友的大志,便介绍了同行友人陈子沛、陈子寿兄弟俩的群益书社 。陈独秀与二陈商定,每月出一本,编辑费兼稿费合计200元 。至此,万事俱备 。
请记住这个日子:
【回望“新文化运动”之一:为何要掀起一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 。
陈独秀先生曾自信地跟老汪说:只要十年八年的功夫,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 。他说,二次革命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还是辛亥革命并不彻底,中华民国也只是一块招牌 。要想进行政治革命,必须先进行思想革命,只有革除掉人脑子里的奴隶思想,做一个真正的人,政治革命才有发动的基础 。而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
但好事多磨,当时上海有一个周报叫《上海青年》,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创办 。他们写信给群益书社,非要说《青年杂志》跟他们重名了,要其改名,不然就告你 。
你是报纸,人家是杂志;你是周报,人家是月刊 。性质完全不同,却非要说人家重名了,双方扯皮了很久 。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开始,正式更名为《新青年》 。
自此,照耀现代中国的《新青年》彻底登上了历史舞台 。《新青年》(包括《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启 。
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写下《敬告青年》一文,他激情满满地讴歌着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
他高举着“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旗帜鲜明的反对愚昧和独裁,并对成为“新青年”提出六点标准:
1、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 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4、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陈独秀欲以此在不彻底的辛亥革命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展开一场空前的思想革命,彻底唤醒沉睡的人民,进而开启对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 。
文章插图
李大钊先生
陈独秀搭建好了舞台,其后不久,第二位新派人物登场了 。
李大钊留着他标志性的胡须,带着他的《青春》一文,来到了时代潮头 。他那年27岁,正值人生的青春年华,他渴望国家能摆脱腐朽衰败而重新焕发青春,于是他用饱含理想主义的笔写下: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 。
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这是《新青年》的开端 。
文章插图
《新青年》从1915年9月15日创刊,到1922年7月1日第九卷第六号后休刊,共历时七年 。
虽只短短七年,却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激战最剧烈的时期,它是时代的一记惊雷,一道先声,它启蒙了整整一代青年知识分子 。它将他们从传统旧思想中打捞出来,并用现代新思想进行武装,进而孕育出一个伟大的政党 。
谁也不曾预料到,就是这些拥抱新思想的青年,他们将在此后的血火中生死历练,最终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 。
PS:更多详细论述将在下篇开启 。
推荐阅读
-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
- 雷峰塔是不是世界遗产
- 姚笛和文章的“周一见”是什么意思?杨幂脚臭又是怎么回事 周一见什么意思
-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下半句子
- 解密汉字:为何“厂”字头的字都与厂无关 砥砺怎么读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养“杜宾犬” 杜宾犬
- 大海啊你全是水的下一句
- 发嗲的“嗲”是从“dear”音译而来 dear
- 关于古人的礼仪
- “潜伏期”英语怎么说 confirm